第五十五章 口出狂言(第2 / 3页)
张学良一掌权,就下杀手。但后来其表现,其实远远不如阿斗。阿斗任用诸葛亮、蒋琬、费纬、姜维,面对强敌,撑了几十年。最后亡国,是大势所趋。换个人也没办法。张少帅却一、两年,就把大好河山,折腾完了。
张少帅第二件事,是东北易帜。就是在中原大战中投机,开始不表态。看蒋介石得势后,倒向蒋这一方。投机成功,风云一时。
张学良取败之道,主要是两件事:中东路事件与苏联开战,和九一八不抵抗。
本来东北是三足鼎立。日、俄两条强龙,张作霖东北军一条地头蛇,互相牵制。
张学良杀杨宇霆、东北易帜投机成功,春风得意。以为世事不过如此,开始想独霸东北。
听到这句话黄显声、马军、王一飞都呆了:“啥?”
这时候张明辉直言不讳的说了:“我说这话不是不尊重少帅,而是想让局长你了解如今的形势。张学良春风得意的时候,号称少帅。
不象他父亲张作霖是自己打的天下,张学良从小就是给人宠着,给人哄着。他也以为别人就得对他如此。
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开始统帅东北军几十万人马。他没打过什么胜仗,“少帅”的名头响,是因为他经常欺男霸女。
处在他这个位子,又是这样的骄横,自有人把妻子、姐妹、女儿送上门来。别人不肯送,他盯着来,别人也不敢惹他,只好由着他来。
首先与苏俄纠缠开战,结果一败涂地。局面至此,其实是非常险恶了。东北军已经没有和苏俄联手制日的可能了。但张学良还是轻飘飘的,还在过他的少帅瘾。
然后就是九一八。事变前,张把东北军的精锐,驻在华北,与其他北方军阀争锋。而他的老本,实力所在东北,很空虚。两万日本关东军一进攻,几十万东北军就崩溃了,毫无作为。
为张学良辩护的人,常常把丢失东北的责任,指责在蒋介石政府的妥协政策上。但妥协和丢失国家重地,是两件事。
少帅的父亲张作霖,一直是对日本妥协的。但他严密提防,从来没给日本人可乘之机。
当时,北洋时代的军阀,和他父亲一辈的人,早就过气了。中原大战以后,新一代的武夫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等,政客汪精卫、胡汉民等,也已失势。
全国,除了蒋介石,就他张学良狠。
少帅政治上仅有的两件威风的事情是:杀杨宇霆,和东北易帜。
杨宇霆是张作霖留下来的干练老臣,以诸葛亮自居。张学良跟刘备扯不上边,又不想做刘阿斗,对杨自然是十分看不顺眼。於是暗中安排,在一次议事时,将其击毙。
蒋介石虽然手段老辣,但基本不杀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