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炼金大中华 > 【202】 华夏镇的教育现状

【202】 华夏镇的教育现状(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没办法,谁让各个孩童的家长们,对科考最为看重呢?拿着鸡毛掸子,逼也要逼着自己的孩子去读那四书八股。

对此情况,龙伯等人也很是无奈,看来这种走偏的怪景,只有等龙灏回来才能解决了。

相比与传统守旧的思想禁锢,孩童的选择却是很符合龙伯等人的预期,让他们收到了一些安慰。进入了勇进大学堂的孩童,在识满了500个汉字和学会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这个水平在大清已经能当账房先生了)之后,就可以自愿地转到西学教育那一块去接受仿西方列强国内的中小学教育,学习自然科学、打牢基础,为以后从事各种各样与科技相关的工作打好基础。

这些工作有:造船的船工、冶炼的焊工、机床的车工等等,龙灏虽然可以从欧洲大陆廉价地招来许多这样的蓝领工人,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用起来总不是那么放心。

只有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好了,华夏镇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

他们心里的想法是:要论起洋人的这些玩意儿,估计也就只有那些个留美幼童懂,而这些人。都已经跟着容闳到美国本土求学去了!剩下我们这帮大老粗,还能指望我们制造出电灯这种古里古怪的东西?

幸好,这些‘大老粗’本来就不在龙灏的指望范围内,龙灏一手创办的勇进大学堂,在华夏镇已经招入了近千名六岁到十五岁的孩童,从识字、算术开始教起。等到孩童有了一定的基础,便会把国文、格物、化学、数学等洋人的知识(又叫西学)逐一传授。

现在的勇进大学堂一共分成了三大块,不按学生的年龄划分,而是按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划分。

一块是启蒙教育,一块是传统的科考应举教育,最后一块就是按照西方国家的中小学设置,教授这些孩童他们从来不曾接触到的西学知识,所以这一块又被叫做西学教育。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启蒙教育这一块的学生最多。不仅仅是各家各户的适龄孩童,就连很多上了年纪的华夏镇居民也会抽空进来学习,识字,比方说矿工、建筑工、退役战士等等。要知道,读书写字啊,这可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待遇,可这些原来的苦哈哈如今在华夏镇翻了身,在温饱不愁的前提下。便有精力抽出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这些原来自己能讲却不会写的祖国汉字!这股热情。可不是一般的高涨!

西学教育那一块请来的老师都是从美国本土大陆里‘拐骗’来的,这里面大部分功劳都要归功于容尚勤,这位龙灏的幕僚、最早一批的留美幼童,在投靠龙灏前本来就是一名美国的中学老师,当龙灏提出要给华夏镇输送一批合格的西学中、小学老师时,他便利用自己的人脉网,以美元为诱饵,‘连蒙带骗’地弄来了十几个老师,全部送到了雷龙的舰船上。

而这些倒霉的老师,也只是在各个州市警察局里的‘不明失踪人口’记录簿上添加了几个名字……

还真别说,西学教育的那套东西更容易激发孩童的兴趣,什么数学原理啊、什么物理化学实验啊、什么生物解剖啊,仿佛天生就能抓住这些开启了智慧的幼童的心。

所以在勇进大学堂里,西学教育这一块的气氛是最热闹的,活力也是最充足的!

只是可怜了那些被‘拐骗来’的洋人老师,他们每天的课程都被安排的满满的,若不是龙伯告诫勇进大学堂的堂长不要涸泽而渔,这些洋人老师可能每天都要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差点活活被累死!(未完待续。)

所以,启蒙教育一块是唯一全天候有老师教的,白天教孩童,晚上就开了夜校补习班给这些大老爷们上课,这不,可把那些雷龙从各个地方搜刮来的教书先生累得个半死。

科考应举这一块。龙伯按照龙灏的吩咐,本来是没打算开的。对呀,脑后辫子都剔了,你们学了这些八股文,难道还想着回清朝报效辫子皇帝吗?

不过。随着华夏镇人口的迅速扩充,后面招收进来的流民难民在吃穿不愁之后,对自家子女只学识字、不读四书五经的事情就逐渐不满起来,在他们被封建思想残害了两千多年的脑袋瓜里,就是一个念头:不读圣贤书、不写八股文,那还叫读书吗?

在这群人的压力下,龙伯和行政院的同僚商议了一下,决定在龙灏不在的情况下,以稳定大局为重,便在勇进大学堂里开设了‘科考应举’这一块,又很是招了一些在满清落榜的落魄老夫子,站在课堂里摇头晃脑地教授科考八股的一应知识,至于是不是误人子弟,龙伯他们是不管的。

还真别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勇进大学堂自从开了‘科考应举’这一块,报名人数稳步上升,已经逐渐有和西学教育那一块齐头并进的趋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