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识才(第3 / 3页)
经过几天苦思,玉暝终于想明白袁轶的济世之才可能是指什么了。
过去,玉暝并不明白什么是济世之才。一个读书人,最多会些之乎者也的大道理,就像吴之远那流,三纲五常挂嘴边,忠义廉洁顶头上,他都已经见识过了,并不认为那是什么值得他屈尊的大才。
现在玉暝才明白过来,父王称赞袁轶的才,不是指他读书写文章上面的才能,或琴棋书画上的造诣。而他之所以领悟得这么晚,是因为他从小在太子府长大,作为一个世子,他缺乏了很重要的一课。
现在,因为那个庄户,玉暝终于知道自己缺什么了。
玉暝明白过来以后,再无王爷的架子,亲自来到草鞋院,把陈福留在外头,自己入内,向正拿锄头伺候花坛的袁轶深深地鞠了一躬。
玉暝一脸阴沉地走回石墩,江灵儿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起身迎上来,瞧他面色不善,心事重重,便乖乖错后一步,跟在陈福后头走。
陈福暗骂一句臭丫头,这时候倒躲得快!
却听玉暝唤道:“灵儿,过来。”
陈福心里暗笑,江灵儿只好往前去。玉暝伸伸手,江灵儿乖巧地把手递给他,让他牵住。玉暝柔声问:“以前是不是经常吃不到饭?”
江灵儿道:“是啊,米贵,我们家买不起。”
袁轶连忙丢了锄头来扶,口中道:“草民不过一介布衣,不敢当此大礼。”
玉暝目光坚定地道:“袁师,请您教我种地。”
袁轶一惊,遂展颜而笑,恭身揖手道:“王爷,草民等您这句话等了很久了。”
“那你们平时常吃的是什么?”
“土豆、红薯、玉米。”
怪不得小丫头吃什么都香!玉暝暗自轻叹,又陷入沉思。
青州的米面供应不上,现在看来还不是什么大事,最多花些银子。可将来万一有变故,南方停了供给,他就是再有钱也没辙。想到这里,玉暝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原来这才是最紧要解决的问题。
从郊外回来后,玉暝的作息又变了。上午不去兵营,下午也不去上课,而是窝在书房里想事情,一想就想了三天。江灵儿瞧他异常严肃,便也不去惊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