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鸿雁传情(第1 / 3页)
众人各自去准备。圣旨既然说是旨到之日起行,那就是天黑之前要出发。玉暝回了正院,徐妈妈已经把玉暝的衣物和日常用具整理出两个大箱子,见他回来,便问:“王爷,这次带谁同行?”
玉暝道:“这次是回京办事,不宜带太多人,除了福伯,我屋里就带昭儿和翠屏两个丫头吧。”
徐妈妈道:“王妃呢?”
袁轶道:“这几个藩王都是皇上的叔父辈,皇上自然敬重他们。若真为金梁二国之事,我看这五王必定已牵涉其中。皇上继位不久,根基未稳,在叔父们面前又是后辈,意见上倘有相左之处,很需要同盟支援自己。”
拉洛王去当同盟么?
卢志高和谢义和打仗是能手,可是政事上就一知半解了。听了袁轶的解释,才恍然明白。五个叔叔,可不就像五座大山,到时叔叔们意见一致,皇上就难办了。
袁轶又道:“只怕皇上还请了景王和惠王。到时三王加一个皇上,才可抵得过那五王。”
玉暝道:“袁师以为会是什么事,让皇上和五王意见相左?”
元丰三十二年,这一年注定是不平静的。
天南地北的十二位藩王,没等来中秋家宴的圣旨,却等来了皇上驾崩的诏书。诏书到时,太子玉昕已经继了皇位,次年,改元庆丰。
次年开春,洛王府便迎来了新帝的第一道圣旨,令洛王爷玉暝于旨到之日出发,即刻进京商议要事。
接了圣旨,秦月娥立即着手招待传旨官,徐妈妈则开始忙着替玉暝打点行装。这一次不同中秋家宴,肯定要轻装简行。秦月娥很想问明玉暝准备带哪些人同行,可是玉暝心事重重,马上去了书房。
卢谢二位统领和袁轶都被召到书房商议。这圣旨来得蹊跷,卢谢二位统领的意思都是托病,而袁轶则说:“王爷和万岁爷相处十年,王爷比任何人都了解他,您自己觉得呢?”
袁轶笑道:“王爷,金梁二国不比北夷、大夏、占婆等国,二国与越国交好也有数十年了。齐王等五个藩王的封地与二国接壤,既无兵戈,五王手中自无多少实权,只怕五王是想借新帝登基之机,替自己捞些实惠。”
所谓实惠,其实就是要钱要兵吧,而皇上不想给,所以要找同辈的藩王去平衡。玉暝想了想,便有了决定,说道:“卢统领,谢统领,出府的亲兵还请二位费心。不必太多,就带五百吧。”
卢志高和谢义和齐声领命。
玉暝又对袁轶道:“有劳袁师随我同行。”
袁轶起身道:“草民必定尽力为王爷分忧。”
玉暝想了想。在太子(也就是如今的皇上)眼里,他一直是个名副其实的病秧子,在太子府住的那十年,每年春秋两季他都会犯病,冬天更是经常整月卧病不起,一副不中用的样子,太子应该不至于忌惮他到甫一继位就把矛头对准他。
可他这时候急召自己入京,会为了什么事呢?
京城政局虽不如先帝那时固若金汤,但也大抵平静,应该没什么大事。
袁轶道:“王爷,我们越国与梁国、金国占住中原,三足鼎立,之前一直相安无事。此次新帝继位,或有变数。我看皇上召王爷入京,可能是为了此事。”
卢志高道:“梁国在东南,金国在西,关咱们家王爷什么事儿啊?要找也该找南面的赵王、宁王和西面的端王、齐王、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