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接连作画,临境染霞(第1 / 3页)
纪宁将题定为第二句,那便是着重在“听潺湲”上面,周围文人立刻开始冥思苦想,要是自己会怎么来画呢?
大部分反应快的人,第一时间想到了这样的画面:高树临清溪,绿枝成阴,溪流缓缓,一人面对河流而坐。的确,这样的画面委实符合诗中描写,但是其意境绝然是高不到哪去了,毕竟太过直白。
在众文人绞尽脑汁的时候,纪宁已经提笔,起转顿合,画的却是长林绝壑,乱石磴道。同时一层蒙蒙金光,已经开始在纸上浮现。
“已有异象前兆!”
“大半图幅画的却是上半句,看似与题不合,实际上是埋下伏线,只待点睛之笔!”
雷夜一直有些颠簸的心,似乎在这时彻底放下,目露凶光:“意气用事,不过自掘坟墓!”
纪宁看都懒得看他,径直走到院门口,展开画箱。
文人用的那种画箱,有一个精巧的设计,展开折叠之后,画箱可变成一个小的木几,方便作画使用。
周围人一看,纪宁听完考核题目居然没有半点迟疑,直接开始争分夺秒,在佩服他的这份沉稳的同时,也对其是否真的胸有成竹充满了疑惑。
半空中,丹青坊半圣也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圣地的规矩不能改,而圣地关于圣裁的规矩那就只有一个标准——越难越好。
此时半圣也开始专心致志地看着纪宁作画,因为即使是他,目前也没想到什么好的画法。
纪宁继续,画的是一根藜杖,斜倚在一棵苍虬老树。此时画面上,除却上方的留白,已经没有多的地方再添小溪河流,可画上的金光却更亮了。
最后,纪宁在石道树荫处,画了一人。这人右手畔耳,身体斜倾,人物神态明显实在倾听着什么。至此纪宁收笔,落款,画卷跃动,顿时看那画的人似乎耳旁都传来了一阵叮叮咚咚的流水声。
数百文人脑中在这一刻,同时浮现了出了这幅《午阴多处听潺湲》,三等异象——画成临境。
纪宁摆好纸,提起一只猪鬃笔,灵气注入。到了现在非必要的时候,身为文士他已经不需要研墨,一次蘸墨,此后只需注入灵气笔头就能用很久。当然,必要的朱砂、赭石等颜料还是多少需要,尤其是色彩丰富的工笔画等。
纪宁颔首顿了顿,在纸上右上角题下一行字。
“午阴多处听潺湲”
众人马上交头接耳,又以诗为题,纪宁之前的那副染霞画《野渡横舟图》便是以诗为题,立意深远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六月杖藜来石路,午阴多处听潺湲”,这是这句诗的全文,意思是诗人在炎炎夏日,拄着手杖来到一条石路,在茂盛绿荫下,听到潺潺流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