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第95节(第1 / 5页)
“当初我们抵达北地,最开始是没有部族愿意收留我们的,辗转两年才寻到地方,我们怕被赶走,只能卖力干活,而知聿腿伤拖了太久,已伤到根骨,族里的巫医替他正了骨,要养上半年才能下地,到底是寄人篱下,我那时就想着,我和你爹把知聿的活儿一起做了,也省得落人口舌。”
却不想,她的一番好心,反险些害得儿子丧命。
姜父姜母年纪不小了,流放路上又受了许多磨难,身子骨不比从前,他们要是只做自己的活儿,兴许还能坚持,可又要兼顾着姜知聿的,不出意外累坏了身子。
姜母再次病倒,她虽对染病原因讳莫如深,但聪慧如姜家大公子,怎会猜不出缘由,他不动声色地照顾着卧床的母亲,却见姜母大病初愈那天夜里,悄无声息离开了。
姜母声音里带了哭腔:“我们找了他好久,好久好久……我不知道去哪里找他,我们也不识路,好不容易拖了族人帮忙,却也没有消息。”
而在相邻的另一间屋里, 姜婉宁久违地享受到了母亲的抓头,温柔的指尖在她头皮上细细滑过,稍稍用上的一点力道叫她舒服地闭上眼睛。
两人皆没有说话,只维持着这份安宁。
是夜,母女两人一里一外躺在床上,愣是聊到深夜才隐有歇下的迹象。
当年姜家获罪流放,真正难过的其实只有流放路上,和初到北地的那两年,后来他们在北地寻了一小族,全族只十二三人,并不排斥外族人,便在此处定居下。
姜母絮絮说道:“……那处小族的名字很长,便是住了这么多年,我也没能记住,好在我与你爹并不外出,也不用担心找不回家了。”
“就这样过了半年多,我们接到知聿的来信,才知被西北大营的将军给救了,阴差阳错做了将军的副官,打算就留在西北大营了。”
“后面两三年里,我们再没见过知聿,只每隔半年能收到他的来信,知道他在西北大营尚好,我和你爹在来松溪郡之前,有给知聿去过信儿,可他说戍边将领轻易不得离营,他亦是,只托我们给你带个好。”
姜婉宁对大哥的下落有过诸多猜测,虽遗憾未能与其见面,但知晓他生活已重新步入正轨,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她嗫嚅道:“是我连累了大哥,不然以大哥的本事,定是早建功立业了。”
姜母摇了摇头,拉着她的手放到胸前:“这是我们姜家的劫难,没有谁拖累谁,所幸如今我们都好起来了,往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
“族人们都是一同劳作,一同分劳动成果的,便是我与你爹不如族里的青壮年,于吃用上也没有短过,北地许是不比中原繁华,可也并不是叫人避之不及的。”
知道爹娘这些年没受苦,姜婉宁的一颗心也就定下来了。
她沉默片刻,又一次问道:“那大哥呢?我怎没见大哥跟你们回来?其实两年前詹大哥他们去过北地一趟,那次没能寻到你们的下落,却也意外打听到,西北大营有一新将,双腿有些不便,却使得一手好弓……”
姜母亦是沉默,半天才说:“你想的没错,那西北大营的新将,就是知聿。”
姜家大公子,便名知聿,姜知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