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卷成富二代[九零] 第42节(第2 / 5页)
“这篇给个二等奖顶多了,”两个评审会的委员针尖对麦芒,“议题是很正,内容也很充实,但我怎么觉得这更像是我那些研究生写的论文,跟文学可没什么关系。”
另一个委员不同意了:“好文章又不全是感春伤秋的,这个作者一看思维就很缜密,高度和深度都有,就算像论文,那也一样是一篇优秀文章,怎么就评不了奖了?”
两个人吵了半天,其他评委也各有想法,最后还是送到了评审会的主席那里做最后的拍板。
评审会的主席是国内一个很有名的学者,行政头衔也有不少,不但是国内顶尖大学的文学系主任,教授兼博导,在学术圈子里也很有影响力。
“这篇文章吧,水平确实不错,”他戴着老花眼镜,仔仔细细,又把这篇引起争论的文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最终得出定论,“不过嘛,确实学术性太强……”
这次比赛组委会一共邀请了22位评委参加复赛评审,其中不少的名字都金光闪闪,拿出去应该绝大多数高中生都认识——因为不少人的文章,都被入选过语文课本。
二十多位评委连夜看200多份稿子,而且是绝大多数水平都在一个标准线上的稿子,然后从中选出一等奖和二等奖若干,工作量算不上特别大,但仔细说起来,不能说特别小。
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篇文章的好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有些人就喜欢辞藻华丽,步步生花的文章,也有些更欣赏文笔质朴,立意深刻的,还有些最看中剑走偏锋的先锋性,这样更迎合开创杯的名字和理念,得奖才有意义嘛。
即便如此,一篇好文章还是能够引起绝大多数人共鸣的,每次有评委拿出一篇感觉不错的文章,再交叉让同侪过目,时不时就招来一阵感叹,说现在的孩子水平真是不得了,比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可强多了。
————
第二天一大早,宋轻予是被闹钟叫醒的。
她从床上爬起来,简单收拾了一下,又和对门的仲晓菲出去吃了个早餐,等到九点钟,就开始往凯特大酒店走。
上午是颁奖礼,中午听说还有一个简单的冷餐会,不过跟绝大多数选手都关系不大,宋轻予也没怎么在意。
到了晚上10点,评委们已经选出了格外出众的七八篇文章,基本确定这些文章的作者能拿到一等奖。
但除此之外,还有那么几篇,评委们有点拿不定主意——或者说,有争论。
倒也不是说写得不好——不管文笔还是内容有硬伤的,一开始就落选了,也不会拿到最后来讨论。
主要是这几篇,多少都有点自己特殊的风格,有评委特别喜欢,也有评委不太满意。
刚吵完了一篇风格过于浅显直白,接近于通俗小说的文章,评委们马上又因为另一篇风格过于严肃的陷入了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