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重回八零经营致富 第39节(第3 / 4页)
定好后,大玉青禾去给供销社补货,第二批自行车十五辆,依旧是一百零五块钱的售价。
这让因为犹豫没有赶上第一批自行车的人着实松了口气,只要没涨价就好。
这次的价格仿佛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再加上自行车数量比上次多,大家这次少了拥挤,变得从容许多。
“叔,供销社又来自行车了。”想买自行车的侄子高兴的过来通知自家叔叔。
而自行车的真实进价又是多少呢?六十块钱。
没错,钟莲从百货商场里进的自行车,原价六十块钱,也就是说一辆自行车他们可以净赚四十。
一千块钱可以再进十六辆自行车还有剩余,钟莲决定跟进,“这次进十五辆。”
第二批十五辆自行车要是卖出去,可就是一千五百块钱了。
钟昌明和王金花两个在一旁看钟莲上下嘴皮子一碰,还没捂热乎的一千块钱就扑棱着翅膀飞走,心里不禁微哽。
供销社外正有人等他,“叔,买着自行车了吗?”
男人咳嗽一声,拍了拍衣服,努力腰板挺直道:“我去看了,那个牌子的自行车不行,它卖那么便宜,一定有质量问题。”
像男人这样想的不在少数,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总是勇敢而稀少。
至于被众人所关注的价格,也许在想买自行车的人眼中,一百零五块很便宜,可以大众眼中,一百块钱已经是一比难以想象的巨款。
也就是说,莲花牌自行车也就是跟老牌自行车比,才会让人觉得便宜,可事实上,一百块钱的自行车,在很多小地区,已经是天价。
“大妮,把钱都进成自行车,靠谱吗?”在钟昌明和王金花两人的期望里,自行车不用卖很快,慢慢回本就行。
可事实县城那边的情况出乎他们两人的意料,这才几天,自行车就售空,更让人心惊的是钟莲的补货速度。
万一第二批自行车要是卖不了,压在那里怎么办?
“自行车又放不坏,当然能卖出去更好,再说我们也没把本全都投到自行车上,不会造成资金周全不灵的。”别忘了他们镇上还有小卖铺,村里还有代销店。
供销社那边的自行车的确花费了账面的大头,可钟莲也没把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钟莲在镇上,等消息传来,黄花菜都凉了,好在她有系统,可以实时看到自行车的销售数据。
“自行车快要售罄,该去补货了。”钟莲看向玉青禾道。
“这次要补多少货?”玉青禾问钟莲。
所谓补货,就是拿着卖第一批自行车的钱,去购买第二批自行车。
一辆自行车一百零五块,扣除给供销社的五块钱租金,相当于一辆自行车卖一百块钱,而十辆,就是一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