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关键人物崇祯皇帝(第1 / 3页)
想想明国如此庞大的疆域,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以后要是真能像这样动员,那大清只是区区一个酷寒的辽东,还怎么和明国打下去?
哪怕多尔衮不是很懂明国朝廷的事情,可也清楚,这绝对不是卢象升能搞定地事情。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转头西望,看着那个方向,心中想到了一个人。也只有那个人,才有这个能力去征集这么多的五花八门地马吧?
刚才的情况,任谁见了,都会以为是明国骑军来增援了。事实上,也确实,冲锋在最前面的骑军,就是秦军和勇卫营中的骑军。再后面的,只能算是骑马(骡驴)步兵。都能看出来,有不少步卒的骑术实在不怎么样,只能勉强维持在马背上不掉下去而已。
这样的两万骑军,和想象中的两万骑军,战力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北岸的大清军队真要发现只是这样的明国骑军,也不会不加抵抗,就狼狈地四处而逃了。
如今已经逃散,就不可能再有勇气去打仗。再说了,跑散了的大清军卒,又如何是士气如虹地明军对手?
一开始,多尔衮的心中是非常懊悔的,觉得北岸的战事,不至于败得如此难堪,要是稳扎稳打的话,要是知道来增援的明国骑军只是这种货色的话,说不定还能逃回一部分也不一定。
可过了一会,当多尔衮的眼睛就盯着那些五花八门拼凑起来的代步畜力时,忽然回过神来,脸色顿时一变,变得异常难看。就好像比他刚才打败仗的时候,都还要难看。
多尔衮呆呆地看着北岸,当他看到一条红色的线在远方出现的时候,他就知道,北岸那边完蛋了。
因此,当他看到对面的大清军队,犹如过街老鼠一般在抱头鼠窜时,却无动于衷。因为他知道,这个情况必然会出现。对岸,再没有机会了。哪怕后面岳托、豪格所部都调过来,也已经没有机会去挽回败局了。
听着对岸明军喊起了“万胜”的喊声,多尔衮的脸色非常地难看。这种情况,他是第一次见到。说句心里话,他是真不想听到,就希望自己一辈子都听不到明军的这种喊声。
可是,这一次,终归是听到了!
这一战,北岸的大清军队,能逃掉的,估计也就是骑军了。至于那些步卒,根本就跑不过四条腿的明军。初步估算,估计会损失一万人马左右。这对大清军队来说,又将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损失,对己方的士气打击绝对很大。
因为他发现,明军的这次战事,能做到这一步,实在太超出他的意料了。几乎每一步,明军的所作所为,都和他印象中不一样。
比如,勇卫营和秦军,明明应该是在大清军队的屁股后面才对,可为什么,突然就出现在了这里,而且看样子,是早就料定大清军队会从这边走。因此不但天津城内有伪装,而且还把埋伏藏得那么远。更为可怕的,就是他们胯下的这些五花八门的畜力。
之所以多尔衮的脸色如此难看,是他认识到了一点。一盘散沙地明国或者明军,哪怕他们个别军队再精锐,也一点都不可怕。也因此,明国虽大,可大清入关,却能视同无物。
然而,如今多尔衮发现,明军不但联合起来,不再一盘散沙,而且明国的动员能力,也非常地让他意外。对岸的那些驴骡之类且不说,光是那些五花八门的马,他就能看出来,很多应该都是有钱人家的马,甚至有不少名贵品种,还有种马母马之类的。
明国为了这一次战事,竟然能把这些马都拼凑起来,岂不是能证明,明国的动员能力有多强大!不管这个动员能力,是否胁迫还是自愿,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这么想着,他便转头环视南岸这边。果然一如他所料,北岸的明军士气有多高,那么南岸大清军队的士气便有多低。很显然,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大清军队战败的事实。
转回头,当多尔衮再次定睛去打量对岸的明军时,忽然,他的眼珠子一凸,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就见对岸,刚才滚滚而来的明国骑军,胯下坐骑竟然是五花八门,什么马都有。
他虽然才刚壮年,可大部分时间都在军中渡过,因此只看一眼,就能发现,对岸的明军胯下,很多都不能称之为战马,根本不可能达到战马的要求。更有甚者,他竟然还发现姗姗来迟的明国骑军中,竟然还有人是骑着驴骡之类的。
顿时,他感觉一口老血都想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