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明末不是没有人才(第3 / 3页)
崇祯皇帝都有理由相信,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应该还会有更多有才能的人才站到前台来,为自己所用。就希望大明各行各业都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重现大明科技的辉煌。
只是,让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来得及把心思转到河套地区去,一封奏章就打破了他的愉快心情。
这个奏章是谷城知县阮之钿经过好多波折,才呈送御前的。他在奏章中奏明,说张献忠在谷城表面上跪拜有礼节,实际上却训卒治甲杖,不放兵、不应调、不入见制府,骄不奉法。
阮之钿断定,此贼必反。因此,他上报六省总督熊文灿,结果却是被熊文灿严词训斥了一番。于是,他就直接上奏朝廷,希望朝廷尽快采取行动,镇压张献忠造反。
崇祯皇帝看看时间,这份奏章在路上至少耽搁了一个月时间。从他奏章上所言,似乎张献忠地反意非常明显。这都一个月过去了,谷城那边到底怎么样了?
对于他来说,正觉得手中可用人才太少了。此时听说,竟然有这么一群读书人,觉得大明的酸儒太多,而且多是空谈之辈,自己整理实用书籍,不管怎么样,这些人都算是有志气的一群人。他一听之下,自然是高兴了。
陈子龙向崇祯皇帝提这事,自然是有所准备的。书籍他带了,就在紫禁城外的仆人那边。因此,这套《皇明经世文编》,很快就呈送到了御前,崇祯皇帝立刻快速浏览了起来。
事实上,这个《皇明经世文编》,主要是收集了大明两百多年来的文章合集,就是陈子龙这些编辑觉得对当下治国有用的,就摘录编辑起来的。这本的价值,当然不及《农政全书》,其中有不少,其实只是泛泛而谈,也有道听途说,但不可否认,这个对于如今这个乱世,确实是有用的。如果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去实践的,肯定会有成果。
粗略浏览一遍之后,崇祯皇帝便对一脸期待地陈子龙,微笑着地说道:“朕很欣赏有志之士,看来,卿皆其余人等,也是有心了。如此,就由卿去把他们都找来,朕打算见见。”
陈子龙就盼着这句话,此时一听皇帝许诺一见,顿时大喜,连忙答应下来。
他想着这个,不由得担心了起来。
他的这些朋友,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有好有坏,有的为抗清而死,有的投降满清,其中还有后世比较有名气的。至于陈子龙自己,也是抗清不屈投水而死,就这,满清也不放过,捞起来再凌迟。由此可见,满清对他的恨意。
这些事情,崇祯皇帝并不清楚,不过这不妨碍他对陈子龙的封赏。考虑到陈子龙本身就是崇祯十年的进士,因此崇祯皇帝决定在户部十三司之外,另外再设农司,专职全国农业生产,主官为正六品的员外郎。而陈子龙,就是第一任农司员外郎了。
对此,陈子龙又是喜出望外。由此可见,皇帝对这个农事是非常重视了。陈子龙知道,只要自己能干好,那以后必将前途无量。才三十出头的他,顿时豪情万丈,心中打定了主意,必不负皇上所托。
崇祯皇帝随后又发布了一道旨意,追封徐光启为农事宗师,是为大明第一个称号“宗师”。当然,如果他活着,那可能就只有“农事大师”称号了。
这第二道旨意一出发,顿时又向全国各地传递了一个信号。就是皇帝非常重视各行各业的人才,只要有才能,爵位就不是问题。比如眼下,就已经有了军器大师、水利大师、农事宗师;这极大地刺激了那些有专长的匠人、士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