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不是劝谏的劝谏(第3 / 4页)
赵何微微一笑,赞同道:“先生的分析,倒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悝儿唯唯诺诺,遇事没有主见,那难以继承赵国基业。”
刘宣道:“大王圣明!”
赵何心情愉悦了起来,道:“剑道馆一事,本王会让他们注意分寸。”
说到这里,刘宣话锋一转,说道:“但是,如果太子选不好,不论国力多强,最后都会后继无人,再强盛的国家都会衰落。”
“太子当着朝臣的面劝谏大王,虽然方式欠妥,应当事先和大王沟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彰显太子有主见,有自己的立场。”
刘宣诚恳道:“一国之主,无主见,无立场,乃是国之大忌。”
“太子有主见,证明大王选对了人。”
“第二,太子见剑道馆的死伤太大,于心不忍,那是有仁心。身为主君,如若无视百姓,漠视生死,恐怕也难以治理一国。”
赵何哼了声,手握成拳,狠狠砸在案桌上。
显然,赵何很不高兴。
赵悝的做法,令赵何非常愤怒。
当着朝臣的面劝谏也就罢了,现在还让刘宣来当说客。
刘宣看在眼中,微微一笑,拱手道:“臣倒是认为,要贺喜大王。”
“第三,太子明知剑道馆是大王所建,却当面谏言,足见其坦坦荡荡,足见其果敢坚毅,而且更彰显了对大王的忠心。以太子之能,不会没想过让朝臣来探路。但太子亲自劝谏,足见其赤子之心。”
刘宣站起身,拱手道:“故此,臣理当恭喜大王。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大王英明贤德,太子颇有大王风范,可喜可贺。”
赵何听后,笑意浓郁,捋着颌下的胡须很高兴。
刘宣的话,令赵何很欢喜。
儿子被夸奖,他这个做父亲的,脸上也有荣光。
“为何?”
赵何一头雾水,搞不明白刘宣为什么这样说。
刘宣解释道:“当今天下,秦国虎视眈眈,意图吞并各国;齐国恣意嚣张,无视各国;楚国雄踞南方,隐而不发;其余各国,也各有心思,是列国争雄的大争之世。”
“列国争雄,拼的不仅是国力,更有一国之主的贤能,以及对太子的选择。”
“国力强,国主贤明,必然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