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先生逝世(第1 / 3页)
离门比较近的孔祥熙看到了高振冷面的走出病房,追了出来,声喊道:“忠革,等等我。”
高振一回头,看到是他,脸色有些舒缓:“庸之兄,何事如此着急。”
“没,没什么。”孔祥熙对于高振的明知故问反应不及,缓过神之后问道:“难道对于张作霖的事情,忠革有不同见解?”
看着他诚挚的目光,高振示意边走边,等离孙中山的病房有些距离后,才开口道:“庸之,你觉得什么时候跟总理回去比较合适呢?”
“回去,为什么?”孔祥熙好奇的追问道。
今天会三更,大约在9左右,为开新卷做准备,也希望大家能够票票支持!
高振想要回到南方,跟他对于北方事物和孙中山身体的担忧是分不开的。试问,一个喜欢在能够控制区域内行事的人,又怎么愿意来到这么一个别人了算,而且幕后黑手还没有跳出来的时局当中来呢。而不论汪精卫还是孙中山,对于高振这种行为都不满也不同意,认为高振想要逃避,其实不然。因为自从来到这里之后,高振就已经知道了‘无果’,没有真正的实力,即便你去争取了,成功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不如别浪费这个时间,回去好好发展,静待时机成熟,在这里,不能是浪费时间,却也可谓是碌碌无为。
见自己服不了对方,汪精卫和高振都作罢,回到各自的房间里去休息。
回到房间内,高振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广州的蒋介石、廖仲恺和赣南的邓演达各写了一封信。再给蒋介石的信上表明了自己留在这里的碌碌无为和失望,明了如果革命党没有武力的支持只能够继续这么下去,希望蒋介石能够在看到这封信之后,能够代替自己在东征的时候,为自己也能出一份力。同时也叮嘱蒋介石心各军派系间的敌视,不要轻易的把自己压在阵前,也预祝了蒋介石能够在东征战场上一举风顺。
而邓演达的信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近日与总理、汪精卫二人详谈北方事宜,备感失望。如无一军在北方,我等只能碌碌无为,欲归而不行。万般无奈,只得与兄以信抒情,若南方必定,我党在北方亦无作为。望君主持独立师之大局,待我回去,挥兵北伐,一举平定南方之后,再作打算。而今,俄国人于冯玉祥频繁接触,不知所然,然定不与我党之利。今日得见张作霖,观其无南下之意,不必担心……”
“一言难尽,简短的吧,就是我并不觉得张作霖和会我们达成什么合作。他之前的表态,只不过是在利用总理而已,只是欺骗。冯玉祥也是如此,我估计他已经和苏俄人达成了什么协定,对于我们和奉系之间的接触,只有怀疑。现在总理又重病在我,我留在这里也只能伤身伤心,不如早日离去,静待佳音。”高振语气同样的诚恳。
“但是忠革,你要知道,很多事情我们还是可以争取的。”孔祥熙出言提醒道。
最后是给廖仲恺的信,讲的是孙中山的病情,谢持等人开始的右派举动和汪精卫的表现。写完之后,高振看着这几封简短,内容却丰富的信,长出了一口气。虽然知道自己可以通过携带过来的电报就可以,但是高振最终还是选择了这种显得笨拙的方法,原因不表。
1月底,孙中山因病情加重,被紧急送往了协和医院。而他病危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北京城,然后这种传闻被电波迅速的传遍到了整个中国。各方为之云动,段祺瑞、张作霖先后前来医院探望孙的病情,从医生那里得知,已经回天乏术。而医生现在能够做的,就是通过手术来托缓孙的时间。
自从其住院之后,日常所有的事物都被汪精卫代替,至于张作霖和段祺瑞来了之后,又跟孙中山了些什么,高振不得而知,不过他们俩人先后带来的消息让孙中山很高兴。高振很想告诉孙中山,不要太过于乐观,但是却没有勇气提出来。
是夜,孙中山着急了陪同到达北京的重任,将张作霖来访的事情告知了众人,并明了张作霖的来意,欲和国民党展开合作。除高振外,众人欢腾鼓舞,一致吹捧孙中山,他是因为受到孙中山人格魅力的号召,才做出如此决定的。不论话语是否出自真心,孙中山的表现都似乎看到了自己终于统一了中国,重建共和的光辉又将来临。
看到他们的欢呼,高振有些失望,冷眼旁观过后,摇着头走出了病房。看到他们的表现,高振决定找出一个时机跟孙中山表明自己想要回到南方,这里自己即便是留下来,也是无济於事,索性不看不管,让历史依旧按照他的本来面目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