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二三行 第58节(第1 / 5页)
这问题不难,比较好说,又是公主提的,众学子顿感压力减小,有勇气说一言两语的人多了起来。
拾京盘腿坐着,撑着脑袋看他们一个个站起来跑到旁边的长号角那里,先报上名字跟籍贯,接着讲自己的看法。
拾京歪头对傅居说:“挺有意思的。”
傅居打了个哈欠,眼泪汪汪道:“你能听懂吗?听不懂也不亏,起码见到公主了。”
拾京高兴赞同:“你说的对,从我住到雁陵家之后,好久没见南柳了,也不知道她现在都在忙什么。”
反正说来说去……就是莫名觉得委屈。
于是,坐在后排的傅居和拾京,全都在出神想别的事情,跟前面双眼放光求知若渴的学子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按例,讲完一小节之后,在梁修远歇息时,皇帝要提些问题,让学子们解答探讨。
这一环节,叫试才,识才。
今日讲完半场后,梁修远恭请皇帝提问,皇帝却轻轻抬了抬手,示意南柳代她发问。
“还能忙什么?忙接手政务。”傅居说道,“那些个政务之前都是储君操心的,公主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心,现在要接手,自然经验不足,需要历练。如今多少双眼睛看着呢,她要做不好,今后就难服众了。”
话说完,傅居忽然开窍,觉得,大婚的人选,可能也没他戏了。
公主本就经验不足,若是再找个远离朝政没有经验不适合官场的人当王君……
傅居不得不承认,陆泽安比他更合适官场。他幽幽叹了一口气,看向拾京的目带上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意思,跟拾京一起耷拉着脑袋,百无聊赖地看着前面的学子们一个个站起来说自己的看法。
直到长角号里带着回音的张河山三个字传进拾京的耳朵,拾京才一个激灵,立刻把魂收回来,坐直了看着张河山。
学子中,头脑灵光的都瞧出了端倪。
虽说储君身体好了些,但这些日子却并未上朝理政,朝堂听政巡兵问贤,都让公主去做。而今,皇帝让公主做的,都是之前储君要做的事。
皇帝恐怕是要易储了。
看来,储君现在的身体状况,不□□稳啊……
南柳起身,玄衣干练,迈步行至长角号前,说道:“今日梁师讲的是《新语》中的品学论,既如此,那我们就来谈品性与学问。我近日听闻,有些地方的读书人,读书只为求富贵,求仕途顺达,他们拜访名师,四方游历,并非求学,而是求名。众位对此,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