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惊变 第51节(第2 / 5页)
天顺元年(1457年)六月初七,徐有贞和李贤被锦衣卫逮捕下狱。带头上奏弹劾曹吉祥和石亨的监察御史杨瑄、河南道御史张鹏同日被捕,在镇抚司吃尽了苦头,最后都被判了死刑。其他十二道御史都受到牵连,被判充军。
徐有贞和李贤就此被贬官,分别谪为广东、福建参政。吏部尚书王翱是五朝老臣,力保李贤,说他才堪大用。明英宗本就是迫于形势,于是顺水推舟,赦免了李贤。李贤还没有来得及去福建赴任,便直接改调为吏部侍郎,实际上就是他以前的官职。不久就升为尚书,重新入阁拜相。这一次李贤有惊无险,只在监狱里待了几天,出来后晃悠一阵,照旧是大学士,颇令时人意外。可见英宗对事情的是非曲直并不是不清楚,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忌惮曹吉祥和石亨兵权在手,只能听从他们的意思办事。
而徐有贞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曹吉祥和石亨对他只被贬官意犹不足,发誓要将他弄死才肯罢休。石亨派人写匿名信,投到都察院,检举徐有贞指使门客马士权四处造谣,诽谤当今皇帝。结果,徐有贞和马士权在赴广东的途中被追回逮捕。徐有贞再一次沦为阶下囚。世人总说于谦是君子,君子不容于小人,小人固可畏。徐有贞是小人,小人不容于小人,小人更加可畏,君子更加可悯。
徐有贞被重新逮捕后,下锦衣卫狱审讯,结果不得罪证,没有证据证明他如何诽谤皇帝。于是,石亨改指斥徐有贞在草拟诰词中,自诩“缵禹神功”,无人臣礼,罪当死。
本来徐有贞这次必死无疑,不料这个时候天气骤变,树木都被连根拔起,承天门也被闪电劈中,只剩下了一半。钦天监上书说天怒示警。明英宗立即下诏大赦。监察御史杨瑄、河南道御史张鹏得以免死,改戍辽东。其他十二道御史本来都要被充军,改贬为知县。
当初石亨与曹吉祥、张軏策划复辟时,是许彬向石亨推荐了徐有贞。徐有贞为了报答许彬的推荐之恩,特意举荐许彬。英宗朱祁镇也还记得当年许彬在宣府代作的祭文极合心意,于是任许彬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也入直文渊阁。
然而,许彬却没有当阁臣的命。史书记载他“性坦率,好交游,不能择人,一时浮荡士多出其门”,就是说三教九流的朋友都有。其人入阁拜相后,时人讥笑他是“李邦彦第二”。李邦彦是宋朝徽宗时的宰相,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因应对便捷,善歌唱蹴鞠,自号“李浪子”,所以旁人都称呼他“浪子宰相”。李邦彦的名声实在太坏,许彬不愿意背上这样的恶名,于是闭门谢客,与旧日的那帮恶友断绝了来往。结果反而适得其反,那些人恶其态度,争相诽谤,说许彬小人得志,是势利眼。这话最后都传到明英宗朱祁镇的耳朵里,便将许彬出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其实是个闲职,许彬的阁臣生涯没当几天就结束了。
此时,吏部侍郎李贤兼任翰林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也是阁臣之一。许彬离开后,明英宗问询李贤阁臣人选,李贤推荐了薛瑄。薛瑄是大宦官王振老乡,为王振所提拔,却不耻于王振作为,因此被构陷下狱问斩。紧要关头时,因王振家老仆为薛瑄痛哭求情,王振决定放薛瑄一条生路,将其从法场救下,削职为民。景帝即位后,薛瑄被重新起用,为南京大理寺卿,因为刚直不阿,断狱公正,名气很大。因其人一直在陪都南京为官,未参与北京种种政治风波,甚是干净。英宗也很满意,于是拜薛瑄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
内阁中,徐有贞权势最重,朝廷内外为之侧目。徐氏能够发迹,得力于曹吉祥和石亨,但徐有贞本人却颇为自负,不大看得起曹吉祥和石亨。他认为曹吉祥不过是个宦官,石亨不过是个武将,他们的才干都不能和他相提并论。徐有贞“生而短小精悍,目光炯炯注射”,心计很深。他善于察言观色,见曹吉祥、石亨把握朝政,用事乱政,明英宗偶尔对二人露出厌色,便动了心思,有时假装不经意地在英宗面前提到曹吉祥和石亨的贪横之状,明英宗因之有所心动。
机会很快就来了。监察御史杨瑄巡视河间府时,当地有人控诉曹吉祥和石亨强夺良田,杨瑄将此事据实上奏,弹劾曹吉祥和石亨。明英宗为此事征询阁臣徐有贞和李贤的意见,徐有贞和李贤都认为这是事实。
但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授意下,徐有贞还是被判处死刑。明英宗却没有批准,只将徐有贞发配云南金齿卫为民。徐有贞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后来石亨和曹吉祥相继被杀,明英宗若无其事地提到徐有贞,说:“他并没有大罪,只不过石亨和曹吉祥构陷他而已。”于是下旨赦免徐有贞,放他回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明英宗虽然复位成功,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无法完全掌握局势,不得不屈从石亨和曹吉祥这类手握兵权的夺门功臣。
徐有贞落难之时,身边只有门客马士权不离不弃,徐有贞曾经许诺将女儿嫁给马士权作为报答。后来出狱后,马士权到徐府拜访,期待徐有贞履行诺言,徐有贞却绝口不提嫁女一事。马士权也不再多说,自此离开了徐有贞。时人都称赞马士权的忠义,却鄙薄徐有贞的势利。
徐有贞晚年住在苏州老家,一心盼望再得英宗重用,天天观察天象,自称将星位于吴,常挥动铁鞭起舞,等待佳音的到来。然而,上天再也没有眷顾他,他再也没有得到他念念不忘的荣光。不久,闻得吴地将军韩雍因出征两广而立功,徐有贞才颓丧地扔掉铁鞭叹道:“想不到天象应在这小子身上。”从此不再寄望于仕途,而是浪迹于山水之间,十余年后病逝。
徐氏人品虽差,却颇有才华,其书法行笔流畅,气韵连贯,骨力嶙峋[8]。亦有文章才华,“放情弦管泉石之间,好作长短句,以抒写其抑塞激昂感慨”。其诗文不屑雕饰,注重通达,有辛弃疾的风格。他早年有《鹧鸪图》一诗:“披图无限江南思,不必闻声也自愁。”沉郁苍凉,缠绵凄楚,传诵一时。另有《中秋月》一词: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这件事,很快被曹吉祥和石亨知道。李贤倒还罢了,但徐有贞完全是靠夺门之变才能入阁拜相,竟然恩将仇报,尤其为曹吉祥和石亨所痛恨,二人决定一定要将徐有贞置于死地。
当时明英宗已经觉察到曹吉祥和石亨专横跋扈,怕将来尾大不掉,想利用徐有贞的足智多谋来制衡二人,因此对徐有贞格外恩宠,经常召他谈话。然曹吉祥主管司礼监,已是大明头号权宦,在皇宫中心腹众多。每当明英宗与徐有贞谈话时,曹吉祥就派人暗中偷听,然后故意将谈话内容泄露给英宗,说是徐有贞在外面说的。明英宗不知这是曹氏伎俩,认为徐有贞竟然私泄密语,不可大用,自此开始疏远徐有贞。
不久后,又掀起了张鹏狱。曹吉祥和石亨强夺良田一事后,御史又查出了石亨的许多不法之事。尤其骇人听闻的是,石亨的侄子石彪竟然在大同逼迫皇族代王向他下跪。河南道御史张鹏召集十三道御史商议,最后决定联名上奏,弹劾曹吉祥和石亨。
十三道御史联名上奏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势必令朝野侧目。曹吉祥和石亨得知消息后,急忙进宫去见皇帝,抢先揭发张鹏是英宗极痛恨的景帝亲信宦官张永的侄子,然后大谈内阁预备专权,排除异己,所以与御史勾结在一起,是内阁指使御史上奏。
英宗半信半疑的时候,曹吉祥和石亨二人开始痛哭流涕,“具陈夺门之功”,意思是告诉皇帝,没有他们,英宗不可能重新登上皇位。英宗沉默了一会儿,最终被打动,顺从了曹、石二人的意思,谕言官弹劾徐有贞、李贤二人图擅专权,排斥勋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