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圣战(五)(第1 / 2页)
普莱斯:……爆破……
麦克米兰:埋藏式……危险性大……逻辑引擎……
普莱斯:未发现……冷却装置……水蒸气……
他们的任务无非是摧毁基地防卫系统。根据美国人的情报,苏联所使用的虚拟智能具备非常高的自动判断能力,支撑其庞大计算要求的是至今依然属于机密的,名为“逻辑引擎”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有别于自.由世界通行的二进制计算机程式和半导体技术;苏联的超级计算机是一种具备逻辑计算能力的三进制体.系,建立在这之上的是类似基础神经元的次世代计算机系统。这种“逻辑引擎”是苏联所有智能设备的最高头脑,它有着不可思议的性能和一个可怕的弱点——发热量。情报显示每个逻辑引擎都有着超出其本体大小的散热系统,即使是民用级产品,也被负责维护的工程师称为“永不停歇的锅炉”。
两个人敲着密码达成了一致,麦克米兰和普莱斯在行动前异常虔诚地向上帝祈祷,千万别有什么“一道闪光后大家一齐香喷喷”的糟糕画面出现。
“轰——”
地动山摇,那是“美杜莎”第三次施展魅惑的亲吻,却已然让天空破碎、大地恸哭。基于微晶复合金属加工技术制造的280mm/L88型“火山”巨.炮在阳光下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感,让被导弹部队压过一头的撸炮青年们兴奋不已。
原本是为了代替旧式自行榴弹炮所研发的一款通用型大口径火炮,在运用了新工艺技术后却一跃成为防卫军装甲部队支援火力的明星。在40至80千米的距离上,这门加农炮的射速和弹道精度都足以弥补导弹部队火力支援的空档。正常使用时,连同火控计算单元测定目标方位、调整射击角度在内,可以达到每分钟3发的射速;在极限状态,不顾寿命关闭自动冷却设备的情况下连续发射,可以达到每分钟五发的射速。
最终,这门炮装上量产型天启的底盘,凭借底盘优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具备了行进中开火的能力。当它使用专用的火箭增排爆燃弹时,射程、命中率和摧毁半径都让参观的军方代表赞不绝口。另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就是,“美杜莎”在最极端的战况下可以连射十万吨当量的战术核弹头,彻底摧毁射程内的一切事物。
相对于口径达到420毫米的某巨型自行榴弹炮,“美杜莎”自行火炮具备了机动、火控和持续火力的绝对优势。这件威力惊人的武器可以在通过工程吊机将模块化的炮身迅速拆卸,将地盘和火炮分别用大型运输机空投。战地工程车可以很方便地将两者在半个小时内组装起来,使得二十五米长的大管子架设在一百五十吨的底盘上,霸气威武莫过于此。只要“美杜莎”的各项性能参数经受过实战检验,那么防卫军的大订单就十拿九稳了。
————————分割线————————
阿富汗的秋天一点也没有凉爽的概念,尤其是在太阳底下穿着这一身承重且厚重的缓冲装甲服,阿列克谢觉得自己就是烤箱中那只还没死透的鸡。
如果知道所谓的兵器实战检验选了这种落后野蛮的地方,他绝对不会为了区区一个“优质考评”跟着项目组来阿富汗。他怀念列.宁格勒的冰爽,怀念在渐临的寒风中痛饮伏特加或是别的什么的感觉……
只要不是在这个热的浑身冒汗,连清水都要定时定量供应的鬼地方就行。自行火炮整体测试那是拖拉机厂(注2)的事,和火炮工厂的他没半点关系。
“轰——”
之所以要花费笔墨介绍这一款苏维埃大炮兵主义的产物,是因为我们英勇无畏的魂斗罗兄弟正一脸纠结地透过绝缘面罩偷.窥着在这款巨无霸边上拉着线路收集数据的“技术人员”——一群身着抗冲击装甲,具备类似磁暴步兵外骨骼动力系统的斯拉夫大汉。
之前,少校同志和他的搭档很惊喜地发现苏联的机器人居然真的像那位该死的谢菲尔德说的一样,是依靠“视觉”或者“电磁感应”来分辨敌我;阿富汗富含金属矿脉的地理环境加上色调色调单一的自然背景,居然很成功地使“虫子在十几米外行动都无法发现两个不速之客。
不过他们的幸.运到此为止了。见到这些“重装步兵单位”后,麦克米兰少校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怎么可靠的MSG96式狙击步.枪(注1)还不如换成榴弹发射器。更糟糕的是他确实没有能有效对付这些铁罐头的武器,为了这次行动所配备的附着了量子迷彩和绝缘蒙皮的枪.支都是改装过的轻武器。虽然他自信自己的技术能在一千米距离上击穿苏式护甲的弱点,但北约到现在连磁暴步兵的装甲模块分布的情报都欠缺。他将兵工厂的测试人员当做新型的磁暴步兵,盘算着怎样才可以像瞒过无脑的机器人一样骗过人类。
没有无线电,没有光信号,神奇的S.A.S战士通过手指敲打莫尔斯电码的原始方式交流着。
麦克米兰:磁爆线圈……电路未发现……发电机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