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无题(第3 / 5页)
若说纵横派好歹有过最为辉煌的时候,苏秦身挂六国相印,张仪官居秦相,名满天下,几乎由纵横派主宰天下局势,仲良氏所开创的庄敬派虽承自儒家,在名声上与之相较却是多有不及。
然而,庄敬派在儒家中一直颇为神秘,虽声明不显,众人却也不敢轻易将其小瞧了去。
比武台上,二人之战一触即发。
纵派之人手持双剑,反手交叉,两把长剑在半空中“铛”地一声碰撞,其音震耳发聩,有些内力浅薄的人直只觉内脏一绞,当场喷出一口鲜血。刘彻在那音波袭来的瞬间以内力强行挡住,这才没有受伤。
只这一下,刘彻便知纵派之人内力浑厚,当下收起那看戏的心思,开始认真地观看二人的比斗。
这人摇了摇头:“太子偃者,不足道也。赵偃为王,败亡赵者,必赵偃也。”
太子赵偃虽未有贤名传出,却也没听说做过什么荒唐的事,至多平庸罢了,赵国此时兵强马壮,能人辈出,赵偃就是再能败家,能败到哪里去?有些人很是不以为然。不过,他们见面前这人像是十分了解赵偃秉性似的,不由多问了几句。这人却是再三摇头,笑而不答。
刘彻多看了这人几眼,将其样貌记在了心底。
“来,闲话休说,凡今日来此之人,先浮一大白!”
所有人的面前都被摆了一只大大的酒碗,除了刘彻。有心善者以为刘彻是随着父亲来到此处的,还为刘彻叫了一碗羊奶哄着他喝,弄得刘彻哭笑不得。
庄敬派之人不慌不忙,手抡弯月刀,行动之间,只留下一串残影,似乎丝毫不受那音波的影响。
“好快的速度!”有人惊呼。
“这拿着弯月刀的小子名为王荀。上回我见过这小子与人比武,多是在对方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结束战局。今日真真是好运气,他竟对上了这儿有名的硬骨头庄祁,这回可有看头了!”说话之人显然是此间的常客,他此时颇为兴奋。
手持弯月刀的王荀一贯走的轻快路子,蹭蹭往空中连踏数步,手在半空中划了个弧度,迎着对手朝面追行。
拿着双剑的庄祁则后撤半步,卸去部分力道,只听“铿”的一声,刀与剑在半空中交锋,因摩擦而带出些许火星。庄祁只觉得虎口有些发麻,反应却是不慢,几乎在一瞬间,另一只手上的剑便朝着上空之人斩去。王荀见势不妙,飞速后退,庄祁却是趁此机会变幻了姿势,只见双剑交叉间,一连串肉眼可见的波光带着震耳欲聋的响声朝着王荀逼近,那波光转瞬间便掠至王荀近旁,就在此时,原本排成一串的波光忽然被打散重组,迅速地围成一个大光圈朝着王荀包抄而去并不断缩紧,眼看着王荀就要落败。
众人开始饮酒,一时气氛更为热烈。酒意酣浓之时,便有人上台邀人比武,立马有人响应。两人分站在两侧,刘彻定睛一看,其中一人正是方才被他特特记住样貌之人。
对战双方中,一人为纵派弟子,一人为儒门‘庄敬派’之人,两派均已逐渐没落,不过,在权衡了双方的实力之后,刘彻觉得,此战值得一看。
当年,武学奇才鬼谷子开创纵横派,他故去后,两名得意弟子苏秦与张仪因理念不合而几近决裂,最后,纵横派分裂为由苏秦率领的纵派与张仪率领的横派。纵派主剑,横派主刀,因受了掌门的影响,纵派与横派弟子之间,也互相看不顺眼,明争暗斗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因纵派与横派功法承自一脉,当年又以纵横派之名名扬天下,曾风光无比,如今提及这两派的功夫,众人还是习惯性地将之合称为纵横睥睨之道。
数十年以来,法家的地位不断被抬高,纵派与横派不断衰落,互看不顺眼的两派掌门苏秦与张仪又皆已过世,又有后起之秀鲁仲连在纵派与横派之间竭力斡旋,两派这才摒弃前嫌,开始守望互助。只是,终究有些晚了,在先前的对抗中,两派元气大伤,自此之后,纵然实力有回升的趋势,纵横派的实力也始终比不上法、儒、道、墨四大显派。
庄敬派乃儒家八分支中的一支,当年孔仲尼门下弟子三千,内门弟子更是有七十二名之多。这些同门虽一同学习仲尼之道,观念却不尽相同,孔仲尼还在世之时,就有颜回、子思、子张之道。因颜回最受其师器重,孔仲尼亲口赞其“贤哉,回也”,颜回之道一时颇为人所推崇,不料颜回早逝,待孔仲尼身后,儒派开始分裂时,遵循颜回理念而开创的长乐派倒被子思与子张开创的学派反超。至于孟氏、荀氏、仲良氏等人开创的儒家分支,都是后来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