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美人(第1 / 2页)
思虑不下,便让秦澄暂时不要有动静,后宫任其自然。
老来得子乃人生一大乐事,皇帝未免于俗,欢喜之余,立即下旨将三位怀上龙种的美人晋为昭容、昭仪、昭媛,各有赏赐无数。
长春宫内,刚晋位的刘昭容、周昭仪、冯昭媛齐齐向德妃娘娘跪拜谢恩。
德妃一一将她们扶起,笑吟吟道:“妹妹们不必如此,这原是皇上对妹妹们的宠爱,本宫只是代为颁赏——恭喜三位妹妹了!”
太子给端王发了密信,希望他尽快回京,京中风云变化之快,令他措手不及。有点招架不住了。
仁王嘴甜会说话,太后也喜欢他,帮着在皇帝面前夸赞德妃贤能淑良,谦恭孝顺,每日打理后宫,劳心劳力。还兼顾青阳等小孩儿。太后劝皇帝另给德妃指一处大些的宫院,因德妃身边的孩子实在太多,青阳公主、赵焕、赵霁,偶尔赵烨和赵炫也过来一同用午膳,庄王夫妻、仁王夫妻,还有其他王爷王妃宗室夫人时常进宫问安,德润宫太小,满院济济一堂,瞧着不好看。
皇帝深以为然,和太后商量之后下了一道旨意,德妃迁入绮春宫——绮春宫属于坤宁宫,是中宫后续建起来的一个景致优美的大宫院!
都住进坤宁宫了,封后还会远吗?
所有人都在暗中猜想皇帝的意图,太子却牢牢记着父皇曾经说过:朕只有一位皇后!
多次试探过父皇,有意无意将手下查到的太子暗增势力、利用协助父皇打理朝政之便结交外臣并频繁接触的消息透露给父皇耳目,还有太子以前做过的那些明显不会经过父皇同意的事情也让父皇知道,父皇虽然没有当堂发作,但父皇的表现足以让仁王满意,他心里明白,能干的太子就像临近天亮的萤火虫,在父皇眼里逐渐失去了光彩。
仁王真正顾忌的是端王。
端王像是父皇的逆鳞,触碰不得,就算仁王讨得父皇欢心之际装作不经心地提及端王府的各种不是,父皇也会皱起眉,斥道:“你四哥小小年纪就跟着朕上阵杀敌,哪是你们这些小儿能及的?他多年镇边误了婚配,如今好不容易成家,年近而立才生得这三个小儿女,又管着军机国防,每日为国事奔波操劳,如何还能顾得了别的?你这个御史需要查访的事多得很,端王府不用你挂心,瑜儿沉闷不爱惹事,皇孙炫儿还小不会惹事,朕就是想看端王府热闹些都难!”
仁王不甘心不服气:“父皇!您不知道,端王府……任人唯亲,他们卖官!”
皇帝扬眉:“他又不缺银子,卖什么官?不就是荐了几个官位么,瑜儿做事自有道理,朕准他!”
太子抬眼看到仁王傲慢淡定的笑容,心里还是禁不住微颤了一下。
父皇现在对德妃母子的宠爱,与当初对母后和他们姐弟是相同的,像一家人一样共同生活,日常相聚、用膳、闲话,父母询问儿女们的生活和功课,那时候父皇有什么决定或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母亲,并不避着他们,由着他们在一旁听去。
仁王如今就天天陪在父皇身边,是不是听到了什么?
秦澄传来的消息也令太子忧心不已:仁王给皇帝荐了精擅房中秘术的异人,皇帝初时并不以为意,只是觉得好奇,谁知试过几次,如今竟越来越勤于巡幸后宫,除了原有的妃嫔,新晋妙龄美人不少,秦澄也不能时时刻刻跟在皇帝身后,一时间料理不及,稍有疏忽,竟已有三位美人刚被诊出喜脉!
太子顿感不妙:母后有先见之明,知道她自己寿命不长,早几年就开始控制妃嫔,不允再诞下皇帝子嗣,去世前将控制后宫的亲信脉络尽数交付给他,太子一直做得战战兢兢,多年来后宫妃嫔受宠幸次数不多,没有子嗣也算正常,该死的仁王献媚讨宠哄着父皇偏向女色,后宫增添许多美女,父皇随意宠幸,秦澄他们自然手忙脚乱,顾不了许多,那静妃生下青阳是父皇在慈宁宫酒醉宠幸所致,淑妃专宠这么多年无子,而今忽然间有多名宫女怀孕,父皇他会不会有所怀疑?
仁王泄气了,明白短时期内难以撼动端王在父皇心中的地位。
想让父皇同时憎厌太子和端王,双管齐下看来不行,退开一步,听幕僚们的谋划,一面借着皇帝宠爱,天天随侍在君侧的机会,尽量阻拦减少皇帝召见太子的次数,不停地给太子找麻烦,皇帝对太子责怪得越多。越能抵消磨损太子的锐气,一面寻机挑拔起太子和端王之间的嫌隙,同胞兄弟若能先相互踩踏一番那是再好不过,他可以坐等收取渔人之利。
不能不说仁王有此野心并非不自量力、毫无根据。他的聪明机智不亚于太子和端王两兄弟,只不过母妃胆儿小不争取,他没有机会在父皇面前表现出来罢了。
奉父皇之命协助太子打理朝政,兼御史之职,他并不像太子那样一本正经完全埋头于政务,他张弛有度,理政玩乐两不误。明明玩得很疯,接下的差事照样完成得极好,无可挑剔,且皇帝的意图和话意他从来没有听偏或理解有误,活像皇帝肚子里的蛔虫般,这一点,精明如太子都不能做到,更不要说赵瑜了。
这样的情形下。朝堂上没有端王赵瑜站在太子身边,仁王与太子两相对抗,势均力敌。仁王胜在可以暗中使手段,太子吃了几次暗亏,对仁王恨之入骨,看着沉默不语却坚定地站在仁王身边的庄王,他心里愈加想念弟弟端王,古来如此啊,同胞兄弟才是最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