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蚁贼 > 24 李察罕解围曹州,刘福通借兵海东

24 李察罕解围曹州,刘福通借兵海东(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邓舍点了点头,神色不动,心中想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试看今日之阿过,谁又能想到便在数年前,他还只不过是个小卒呢?”非常满意,不过这赞赏的话不能当着信使面讲,接着问道,“阿过军报上语焉不详,你们又是怎么从察罕眼皮子底下撤走的?”

“说难不难。当日战后,察罕连夜修筑营垒。趁此机会,我军连夜撤走。”

“全军撤入了成武?”

故此,赵过在给前线的将士下达了严厉的军令后,便对察罕、对前方的交战不管不问,亲自坐镇城门外,以威吓城内,令城内的元军不敢妄动,最终经过一番苦战,稳住了形势。

——时人有诗云:“分得两头轻与重,世间何事不担当”。为将者,当知进退、知轻重,赵过可谓得矣!

“察罕退军后呢?”

“察罕退军后,军中有些将领力主继续围城,认为察罕虽然来势汹汹,但他是远来奔袭,后勤难运,如无根之萍,小患而已;而我军背倚济宁,辎重运输不绝,只要能坚持一阵子,定能不战而胜。”

“既有这样的意见,为何又撤军了?”

“打了两仗。一次是河边守军被击散后,赵左丞立即遣了两千精锐奔赴河边,不过却仍没能将察罕留住。第二次是在城外,先展开进攻的却是察罕。……,当时,他刚到城下,距我军十五里远,不等扎营,就亲自上马、引带三千精骑,来冲我阵。我军猝不及防,不足半个时辰,被他连拔两营。”

“不足半个时辰,连失两营?”

“是。”

遥想当日,城上元军观战,城外敌我交锋。半个时辰内,燕军丢盔卸甲、接连后退;察罕一马当先、连拔两营,气势如虹。如果再败退下去,城内的元军定然出战,内外呼应之下,燕军全线溃退也不是不可能!

一旦溃退,兵败如山倒,颓势就难挽回。莫说曹州,估计便连成武等地,怕也会被元军趁势收回。

“因为赵左丞不赞同他们的观点。”

“噢?阿过是何观点?”

“赵左丞认为:察罕一来,先,城中鞑子的士气就上去了;其次,察罕带的兵马都是精锐,万人上下,有王保保等人先前的战败之耻,他们此番气势汹汹地前来,肯定是怀了报仇雪恨之心。但凡人欲报仇,锐气必盛。而反过来看我军,历经济宁数战,早已疲惫不堪,‘是师已老’。一边敌人锐气逼人,一边我军暮气沉沉。再加上察罕一来,就先有‘渡河之告捷’、‘战之声势’,更隐隐占足了上风。因而,再打下去,再僵持下去,对我军恐怕只有越来越多的不利。所以,赵左丞力主撤军。”

“原来如此。”

“赵左丞并说:‘今济宁尽落我手,曹州孤城,后有黄河。察罕此来,势难长久驻军。等到他退走了,我军再打曹州不迟。……,而如果他不退,待我军休整完毕,也大可再卷土重来,重与他会猎疆场。到得那时,锐气逼人的就是我军,暮气沉沉的则就是察罕了。既然退军有此之利,又何必死战城下呢’?……,如此这般,说服了诸将。”

邓舍说道:“那这颓势又是如何被止住的?”

“赵左丞命亲兵赴前线插旗,与诸将约定:‘旗在人在,旗失人亡’。并明令:‘敢再有退却者,立斩之’。随后亲率千人,薄曹州城门列阵,威胁城内,使其不敢出兵。此战,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我军失去的两个营盘再三易手,沙场上尸积如山、血流盈野,酣战的呼声数十里外都可以听到。而直到察罕退军,城内的鞑子虽试探再三,却始终不敢露头。”

当其时也,外有强敌、内有坚城,赵过身为主将,该以何方为重?

察罕虽强,但是远来之师,未及休整,连营盘都没有立,定难持久。他的这一个冲锋,打的不过是个“一鼓作气”罢了,必然“再而衰、三而竭”。所以,关键之重点不在察罕,而是在城内。

如果城内趁机出兵,内外受敌,燕军必然顾此失彼,“大事去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