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第2 / 3页)
因为这句话,是当年郭李率军攻破长安时,他曾经亲口对二人所说的。
说到这里,贾诩淡淡的看了严绍一眼。
“本来这应该是最适合主公的,这次主公本来就有功于汉室,而且洛阳残破,不适合居住,更非一朝天子安居之所,只要主公邀请天子到青州去,天子必然应允,可惜的是,青州偏远,临淄虽是大城却远离关中,无论是天子还是群臣都未必愿意去,而且,天子对主公怕是也有一丝戒备...”
怎么可能没戒备心,已经被连续坑了两次了,而且刘协也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被坑第三次。所以会有戒备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是严绍手握重兵,青州又那么远,真要是到了青州去,基本上就是任由严绍摆布了。
所所临淄虽说是天下有数的城市,严绍又表现的很是恭顺,刘协也是绝对不可能去的一一一一讲道理,最初的时候董卓表现的也很恭顺啊,甚至还有人认为董卓是贤臣。
董卓初时擢用群士,乃任吏部尚书汉阳周毖、侍中汝南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颙等。以处士荀爽为司空。其染党锢者陈纪、韩融之徒,皆为列卿。幽滞之士,多所显拔。以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宙为豫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他所选拔的这些人,基本都是名士和名门之后,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过人之处,也都颇有人望,而他自己的部属却都只被任命为低级职位。
并且这个盟友的要求还不低,一个就是在青州军内必须要有足够的身份跟地位,再一个就是一定要知道他的身份,当然,若是西凉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这种交通不便的年代,再也没有什么是比同乡更值得信赖的了...
而贾诩,就是他所挑选的这么一个对象。
这也是为什么在出征的时候,李儒特意跟严绍提到了贾诩的名字。
首先两者都是西凉人,这让两人在某些话题上能比较有共同语言,其次两人也称得上是熟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彼此都有把柄在对方的手里。
同时董卓率诸公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悉复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孙”,陈蕃、窦武乃天下名士,声望极为崇高,在灵帝时为宦官所枉杀,当时天下士人百姓皆冤之,此等天下大冤而今在董卓手上一朝得雪;大儒蔡邕,先前因为得罪宦官“徙朔方,会赦得还。五原太守王智,……奏蔡邕谤讪朝廷;邕遂亡命江海,积十二年”,董卓进京后,又马上辟之,“(蔡邕)到,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这个时候董卓俨然是一个贤臣模样,不但能礼贤下士,还能纳谏——“邕亦每存匡益”。
假如董卓就这么一直下去,绝对可以留名青史。
眼下严绍的名声也很是不错,无论是讨伐黄巾,抗衡乌桓,又或者是后来联军讨董的战功,又或者是治理青州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所带来的名望,都让他成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英才之一。但是有董卓的例子摆在那,指望刘协羊入虎口是绝对不可能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吗?先生所言未免有些危险啊...”话是这么说,严绍的脸上却是充满了笑意。“难道不该是奉天子以征天下吗?”
听到这话,本来一直淡然的贾诩瞬间睁大了眼睛,而后看向了严绍。
一一一一一一分割线一一一一一一
得到了贾诩,让严绍兴奋难耐,几乎差点就打算在敢先军的大营里面设宴款待贾诩一番。
好在李儒跟贾诩还算冷静,回绝了严绍的这个提议。
“绍愿扫平战乱,不知道先生可有什么可以教我的?”
“如主公所言,当今天下大乱,汉室衰微。然而汉室传承数百年,仍有一丝余威,使得野心勃勃者不敢轻举妄动。此时若有一人站出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便可以令诸侯互相征讨,坐收渔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