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修真九要(第2 / 3页)
大致阅过一遍,《五行法术》映入眼帘。只来得及看到一燃火术,卧室内突然响起一阵凄厉之音。
“小子,先前可是你这冒出来的光?从实招来,老婆子便放你一次。”
性命双修第九要。性者理也、心也、神也、意也、德也。命者法也、息也、气也、形也、功也。两者同修可成长生之道也。
一口气将此九要看完,李煦宁不由赞叹。条理明细,深合寻道至理,可谓数年疑团到此一棒打为粉碎。
李煦宁双目闭合,细细品味一番,只觉身心舒畅,忽有所感,调息凝神入虚无,神随炁行,沿任督二脉旋转不停,完成一次符合“玄妙机”标准的周天。
如此积之不过百日,完成合于玄妙机的三百周天,便可行止火之功,神入丹田,与所储之药会合,促生内药。成就炼精化炁圆满。
“呼”轻呼一口气,收功站定,李煦宁缓步行至窗前,凝目而望,心中叹道:小周天于今日终于打通,也算了了个心结,如此那原因便暂不去思索,待得境界提升,自会知晓。
原来如此!纵以元玄真人之天资,枯坐十余载亦未能有丝毫进境,古来多少修炼士,成仙得道有几人?终不过自然之道矣。李煦宁再一次发觉道法自然之重要。
序言已结,接下来便是正文。只见:
内功外行第一要。在内为功,在外为行。古之圣人,必先明道。古之贤人,必先积德。未有不明道而能圣,未有不积德而能贤。然欲希圣必先希贤,若欲成道必先积德。道德两用,内外相济,圣贤之学业得矣。
传经访师第二要。吾有三宝,道、经、师也。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因道所以立经,因经所以明道。
尽心穷理第三要。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吾自幼穷究实理,阅尽经藏,厚积薄发,方臻至天人合一。
按理而言,未破身的青少年童体,未曾耗损而坎中饱满,先天之气不易耗散,可李煦宁到六岁之时,便已散去八九,实乃怪异。即便是玄真也未曾听说此种情况,念及并无其他危害,两人也就将之压在心底,不去理会,如今看来的确并无大碍。
散尽郁结之后,李煦宁回到坐垫之上,再次翻开《寻道真迹》第四页,里面所载内容立刻令他提起不小的兴趣。只见上面赫然写道——道、器、术、法篇。
“有意思。”嘴角微微上扬,显然是起了兴趣。
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器以成事。道者,尊者用也。法者,智者用也。术者,能者用也。器者,勤者用也。
太上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世界必有其规则,是为天道。天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道法自然第四要。修炼之道,师法自然。自然而然,不假人为。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故须顺天行事,天人合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方合大道本体。
自度度人第五要。一人行修,众生受益。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昔钟离老祖度化吕祖之时,曾问:尔欲何日成道?吕祖答云:吾欲度尽众生,而后成道!此等胸怀,方是修吾道门风。
道简守中第六要。大道至简至易,至精至徽。至道不繁,少则得,多则感。修炼以守中为要,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太过不及,阴阳偏盛,均易伤丹,故守中为要,这就是真火候。
理决并重第七要。仙道贵实,理决并重。修之于身,以身观身,两者不可偏废,方得大道之门,与道为一,悟道成真。
和光同尘第八要。大隐居尘,磨心炼性,假借修真。积功累行,直至三千功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