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第3 / 4页)
“神童说得好!”台下一片掌声,纷纷为李煦宁而鼓掌。
李宛筠更是早早掏出手机录下证据,就准备带回学校炫耀了。
台前几位干部对视一眼,均是点头赞赏。
一开始跳出来的某些干部愈发坐不住了。
“请问神童,道家文化究竟能不能作为治国理念,就拿汉朝而言,道家让汉朝去和亲,去送礼。儒家让汉武帝复百世之仇打击匈奴,成为强汉。如果这么说的话,是否可以说儒家文化比道家文化要……”虽说没有说出最后的几字,但相当明了了,可谓是图穷匕见。
“信则有,不信则无,全在你一念之间。”李煦宁微微一笑。
“呵呵,说了等于白说。”男子细声嘟囔,并未让周围人听着。
有一就有二,家属们见已有一个做了榜样,纷纷起身提问。什么变漂亮该如何?欲生子该如何?杂乱无章。李煦宁均是一一作答。
见得李煦宁一一作答,毫无停顿,某些人等不及了,接连跳出,众多家属才止住了态势,不再出声。
“请问神童如何看待道德?道与德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李煦宁好笑的望着这位发言的干部,盯了他许久,最后扫了眼在场众人终于出声:“这个问题似乎去问历史学家比较好,不过既然这位先生提了,那我也就说上一说,如有不对之处还请见谅。”
“没事没事,这种问题本就有问题,神童说说便好。”
“说的对。”
绝大多数家属还是向着李煦宁的。
李煦宁未进行任何思考,直接答道:“道,上古称为造化。所谓道,就是造就天地,化生万物的根本。一切有形之物,都是在遵循着道的规则生存、成长、发展、消亡。道虽然无形无象,无音无声,但宇宙间一切的现象都是道的示现。一切众生,皆含道性。
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德,也是道的一部分。宋徽宗说曾提道之在我之为德。也就是说,道,在我们身上的体现,就称为德。因此,道德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只有功满德就,才能与道合真。”
“我听闻道家讲随缘与无为,那这可不可以说是随波逐流的表现?无为即什么也不做吗?”这儿便有些耐人寻味了。
“道法自然。随缘,亦是自然的一种表现。顺应自然,并非随波逐流。于自然变易中含有恒常不变的东西,不变的即是自身的根本立场和原则。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善于随缘的人,总会在人生处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无为,《学道七戒》第一戒,就是切忌拘泥于无为。无为是一种目的,一种境界,并非消极避世,而是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不妄作,不肆意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