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六二回今日人新收旧日帐(第1 / 3页)
然而迟氏却猛地抓住医女的胳膊,吃力地抬起头来,眼睛睁得大大地看着她,脸色苍白:“不……不……我是说,不管是谁要抱走这个孩子,你都替我保住他。”
医女大吃一惊,不敢轻易许诺了。迟氏的处境众所周知,她既然会提前安排这样一番话,必然说明有人不希望这个孩子活着。届时倘若她包庇了迟氏,来日一旦东窗事发,她必然要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然而迟氏的手依然紧紧掐在她手腕上,指尖惨白,就像一只鬼手。
那医女甩开迟氏的手,后退一步躲了出去,同时还道:“娘娘洪福齐天,必然能保佑小皇子的安全。”
贵太妃犹豫道:“陛下好像并没此刻下旨赐婚的意思。”
皇太后笑了笑:“其实嫁给那日松也很好,地位、人品、样貌,都与九娘合适,只是现在是太平盛世,不需要公主远嫁和亲。”
“臣妾替九娘多谢陛下与娘娘,”贵太妃放下心来,对皇太后屈膝致礼:“那麽臣妾就先告退了。”
皇太后道:“替我向太上皇请安。”
贵太妃启程前去骊山行宫的时候,迟氏不慎绊倒在了寝宫的门槛上,立刻就有了临盆的迹象,因着太上皇的漠不关心,迟氏在骊山行宫的日子十分艰难,到了她生产的时候,竟然连稳婆都不曾准备。
太上皇已经在骊山行宫生活了三个月之久,陪他一同住在行宫的,还有已经被废掉德妃封位的迟氏,太上皇尚在,新帝不知道该怎样安排这个怀着龙嗣的嫔妃,索性笼统地将她册封了太妃。
但太上皇并不在乎这些,他比先前更加狂热地痴迷于修道,长清子留下了大量道家典籍,皇帝每日诵读誊写,几乎不离开三清殿一步,不知道是依然在追求长生,还是仅仅寻求一份精神寄托。
“陛下的登基大典,太上皇到底是要出席的,”贵太妃坐在东宫里,对上座的皇太后微笑道:“陛下想必心里还有一个结,这件事还是你我出面的比较好,迟氏还在行宫住着呢。”
皇太后微笑着看她,问道:“迟氏应当临盆了吧。”
贵太妃点了点头:“算日子的确是到了。”
她身边的宫女去求了孙知良,后者才勉强请来了冯默和几位医女,服侍迟氏生产,然而她惊了胎气,生产时凶险万分。冯默不能进内殿,只能依靠声音和医女转述来判断情形,急的满头大汗,惊慌失措地遣人去告诉孙知良,必须请有经验的稳婆来,不然母子均危。
然而孙知良却并没有让迟氏平安生产的打算,毕竟当年那桩事非同小可,一旦被揭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他敷衍了冯默几句,将他赶回迟氏的寝殿,装模作样地派人离开行宫,做出一副前去请稳婆的样子。
迟氏模模糊糊地知道自己眼下的情况,也知道孙知良不会让她平安生下这个充满了罪证的孩子,然而心底里刻下的那个名字却席卷了整个理智,她手里紧紧掐着床沿,断断续续地求为她接生的医女:“请你替我保住孩子……求求你,一定要替我保住孩子。”
那医女轻声安慰她:“娘娘放心,奴婢们定然会殚精竭虑,保住小皇子。”
皇太后道:“不知这孩子模样会像谁?迟氏,亦或是……”
贵太妃道:“无论像谁,都是一桩冤孽事。”
皇太后垂下眼睛去抿茶,道:“九娘新婚在即,陛下出面,总不如太上皇出面更有妥帖。”
贵太妃点了点头:“娘娘所言甚是。”
皇太后道:“你去骊山吧,为九娘求旨,然后交给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