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捡漏“伪装本”(第2 / 2页)
林逸心中发笑,这种书就算拿到网上卖顶多也就七八十,这个老板真够黑的。不过他也知道,如果自己此刻太爽快地把这本书买下,一定会引起这个精明老板的起疑,只要对方拿到手里这么一翻,自己就别想捡漏了,所以林逸就苦着脸,说:“老板,再便宜一点吧,看看,这书品相太差了。”
那书店老板瞅瞅林逸手里的破书,这本他刚收来不久,见品相差,就随手塞书架上了,难得有人看上,于是就说:“我看朋友你也是个实在人,这样,180元,不能再少了!”
才少了20元,真够抠门的。
林逸依旧演着戏,心中却突突地,只担心对方发神经把这书收回去查看,于是就做出一副很委屈,很吃亏的模样,说:“好吧,既然你这么大方,180就180!”说着一副心不甘情不愿地掏钱付账。
那书店老板哪里知道林逸在演戏,还以为自己的强势战胜了对方,见林逸老老实实地又掏了180块,他不禁眉开眼笑,心说这书自己收的时候才8块,以前店里也卖过几本,五十六十,价格不等,不过就属这次卖的最多。
据唐弢先生《晦庵书话》所载:为了应对国民政府的检查,“伪装的办法曾经比较普遍地为党的刊物所采用。《布尔什维克》、《红旗》、《少年先锋》、《列宁青年》、《中国工人》、《党的建设》等在遇到查扣的时候,都曾这样对付过。……《中国工人》用过《红拂夜奔》、《南极仙翁》等名义,……《少年先锋》用过《闺中丽影》、《童话》等名义,《红旗》用的更多,前后计有《时事周报》、《实业周报》、《快乐之神》、《光明之路》、《真理》、《出版界》、《新生活》、《摩登周报》……等名义。和《红旗》一样,《布尔什维克》也是采用伪装名目最多的一个。当1927年10月创刊号出版时,因为是秘密发行,用的都是真名。到第二卷第三期起,连秘密发行也不行了,这一期临时改了个名称,叫做《少女怀春》,“春”在这里象征着革命,而革命正是当时少男少女们共同向往、共同缅怀的问题。有趣的是这个名称居然瞒过了懵懂昏庸的国民党检查官,平平安安地通过了。”
……
正因为这种“伪装本”有特殊意义,印量和存世极少,所以一般都被当成难得的红色文献珍藏在国家图书馆,能够流传在民间的已经不多,被誉为红色文献中凤毛麟角的“珍本”。
林逸记得清楚,淘书笔记上面记载,在不久前的一次国内拍卖会上,曾经有一本同样伪装成民国版《战国策注解》的“论持久战”,起拍价就高达5000元,最后以25300元成交。
林逸压下内心的激动,他小心翼翼地仔细审查这本书,只见这本毛太祖著作的《论持久战》,伪装为“上海广益书局印行”的铅印线装本“文史通义”,其右上角竖向印有“甲申年重梓”字样。在书名页的左下角,竖向印有“古愚署耑”。书名页的背面,有“山阴旧史氏”的题记。
心里美的冒泡,书店老板就更加主动热情,对着林逸这个“冤大头”,直说他是个好朋友,以后再来白浪街,要多多光顾他这家小店。
对此,林逸表面上苦头苦脸,内心却付之一笑,朋友是要交的,可也要分清楚是谁不是谁;至于光不光顾这家小店,那就要看还有没有漏可捡。
至少,林逸清楚地知道,眼前这个满脸欢笑的书店老板,如果知道自己捡了多大的漏,一定会分分秒秒哭晕在厕所。
如果林逸记得不错,这种以“文史通义”作题名的伪装本,应该是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印制的,但也有人认为是1944年在敌占区秘密印制的。但不管怎么说,这绝对是“伪装本”中的珍本无疑。从价格上来讲,比起曾经拍卖的那本平装《战国策注解》,这本线装本的价格应该还要高上一倍。
……
林逸不动声色,笑呵呵地拿起那本《文史通义》问那尖嘴猴腮的书店老板,“老板,又挑到一本,这本多钱?”
那书店老板正在数那450块,还时不时对着光线眯着眼睛看看真假,一听到林逸问话,就笑眯眯地说:“朋友好眼力,这可是民国书啊,也是我刚收来不久的,收的时候花了老大的价钱,毕竟民国书越来越少,这种书要是放网上卖,最少也能卖个三四百……不过我看你人实在,又买了这么多,交个朋友,就给二百吧!”
书店老板直接把林逸当成了不宰白不宰的“冤大头”,把这书的价码提高了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