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明末那些事儿 > 第2章 那一夜(1)

第2章 那一夜(1)(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陈大人不开口,其他大臣也就不吭声。其实大家明白皇上的心思,但迁都这样的大事,皇上不拍板,大臣们谁敢举手。如果因为南迁,北京城被反贼攻破,这责任可非同小可。再说大家都有庞大的家产在北京,带又带不走,谁割舍得下!

大殿里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大家低着头各想心事。朱由检简直要被气爆了。他的眼睛扫视着大殿,盼望有个人能打破沉寂。

终于有人响应朱由检的号召了。只听大殿里声色俱厉的一声怒喝:

“一派邪说!不杀李明睿,怎能安定人心!”

大家吓了一跳,扭头一看,原来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一位言官。

这时,一个小人物向朱由检提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建议:“迁都南京,暂避贼兵锋芒。”他强调说:“唯有南迁,可缓目前之急”。

这个小人物叫李明睿,五十九岁,经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推荐,刚刚从家乡被召到京城,任职左中允,是个六品小官。

大人物一般比较超脱,小人物总爱义愤填膺,高谈国家大事。李明睿一路听到起义军声势浩大,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很快就要逼近北京,因此从老家赶到京城,气都没喘匀和,就急急的向皇上递交了一封奏章。

为了论证“南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李老头列举出两个有力的论据:盘庚迁殷,让商朝获得中兴,赵构南渡,使宋朝延续了一百五十年基业。现在北京危在旦夕,当前最紧迫的事情,就是皇上亲征。

因为皇上亲征,定会使各地的忠臣良将大受鼓舞,闻风响应。只要到达陪都南京,驻守南京的史可法,刘孔昭都是忠义之士,精通军事,长江下游还有左良玉几十万大军,就一定能战胜流寇,振兴大明。

言官者,乌鸦嘴也。

只见光时亨义正辞严,说着说着竟激动得哭了起来:“列位大人世受皇恩,不思忠君报国,反唆使皇上弃城南逃,动摇民心,居心何在啊!”

听着光时亨的斥责,众位大人都像似惊醒了,开始七嘴八舌议论起来。首辅陈演也抬起头来,随声附和。

朝堂上开了锅似的。但舆论几乎一边倒,矛头都指向了小人物李明睿。

老头子唯恐人们把“南迁”误解成临阵逃跑,故意换了个说法“亲征”,并且把皇上“亲征”的路线,护卫,粮饷以及何人留守北京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其实,朱由检早有“南迁”不,“亲征”的想法,但一想到这是放弃祖先宗庙陵墓的敏感大事,传扬出去必将遭天下人耻笑,所以一直犹豫不决。

朱由检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太注重个人颜面了,唯恐在历史上留下一个不完美的形象。他希望“南迁”的事最好由大臣们先提出来,然后内阁和六部重臣轮番苦劝,他则表现得实在拗不过大家,万般无奈之下才决定迁徙南京。

现在一看李明睿老头的奏章,正中下怀,暗暗高兴,立即将奏章拿到朝廷上让大臣们讨论。不料大臣们看了奏章,一个个都沉默不言。朱由检大声问了几遍,也无人应声。

朱由检瞅着内阁首辅大学士陈演,希望他说几句,陈大人低着头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他正专心致志的研究昨夜的一个梦。他梦到自己戴着远游冠,骑着一匹没有尾巴的苍龙,飞到了一座高山顶上。他想:也许我这位从龙之臣,还有更加飞黄腾达的一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