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明末那些事儿 > 第2章 那一夜(1)

第2章 那一夜(1)(第4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朱由检气恼而无奈的说:“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

从此,他抱定了自杀殉国的决心。

平心而论,面对农民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朱由检迁都南京,暂避民军锋芒,徐图恢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而且几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退一步说,即使北方失守,大明和大顺隔江而治,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像南宋,东晋那样,也比一败涂地,全盘输光好得多。

但皇帝死要面子,大臣老奸巨猾,南迁之议终于泡汤。朱由检既不派太子去南京,本人也不离北京,结果京城失陷,父子四人无一幸免,明朝中央政府的大批文臣武将也被大顺朝,大清朝先后接收。

朱由检傻眼了,看着陈演,光时亨等人的表演,感到一种孤立无助的悲哀。他伸直身子,长叹一声,站起来走了出去。

南迁之议搁浅了。

但嘴上的豪言壮语不能阻挡李自成进军的脚步,进入二月份,形势更加危急。

支持李明睿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又提出来一个折中方案:皇上坚守京城,让太子朱慈烺去南京监国,同时分封太子的两个弟弟定王,永王到太平,宁国二府。

其实,李邦华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京城失陷,皇帝父子四人不能被一网打尽。

崇祯帝朱由检固守北京的决定直接导致了两个恶果:一是在后来恢复大明的斗争中,再没能形成一个众望所归的领导核心,结果被敌人各个击破,二是在反清复明的阵营中,失去了一批立志恢复失地,渴望对清军发动反攻以便光复家园的北方人(几乎都投降了)。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那位极力排斥南迁之议的“勇士”光时亨,在北京城门被农民军打破的时候,他竟率先投降了闯王,诚恳地表示愿意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情。李自成考虑到他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让他继续充当了言官。

朝堂上又是一片议论哗然。脑满肠肥的首辅陈演大人瞅着乌鸦嘴,希望他再次出面阻拦。

乌鸦嘴光时亨果然出语惊人,又一次把人们震住了:

“护送太子去南京,诸位想干什么,难道想效仿唐肃宗灵武旧事吗?”

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仓皇出逃,一部分大臣保护太子李亨逃到灵武,拥立为帝,尊奉唐玄宗为太上皇。李亨就是唐肃宗。光时亨引用这一典故,言外之意是指责提出太子南迁的人阴谋拥立太子,逼迫朱由检退位。

这顶大帽子压下来,所有的争论戛然而止。南迁之议正式宣告破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