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翻案不得人心(3)(第2 / 3页)
一石激起千重浪。
阮大铖穿戴官服入朝陛见的消息一经传出,朝野舆论大哗。人们惊呼:阮胡子一出,则逆案尽翻,明季三案也将重新评说,清流派官员要倒大霉啦。
于是群情激昂,义愤填胸,一呼百应,众论鼎沸。
首先站出来说话的是户科给事中罗万象,这位言官的观点是:辅臣马士英举荐大铖,或许是痛感本朝没有出色的军事人才,但我知道阮大铖确实不懂军事,因为词曲艳丽的《燕子笺》和《春灯谜》,只能是枕边的春药,决不是克敌制胜的兵书。
他还煞有其事地给朱由崧出主意:“陛下,您可以允许阮大铖陛见,因为这样可以成全辅臣马士英求贤若渴的心情,但坚决不能任用,给奸邪小人留下飞黄腾达的非分之想。”
刘宗周刚一进京,崇祯帝就急切地问:“你知道都察院的职掌是什么?”
“正人正己!先端正自己,然后端正百官。”刘宗周拍拍胸脯,看来已经胸有成竹。
可惜,仅仅过了三个月,朝堂上就发生了言官姜埰,熊开元议论国事被打入诏狱,准备秘密处死的案件,为了解救二人,刘宗周联络众臣,亲自上朝与皇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结果可想而知,崇祯帝大怒,刘宗周又一次被驱逐出朝,削职为民。
这一年刘宗周已经六十五岁。
罗万象话音未落,另一位言官,御史郭维经又站起来发言,他问弘光帝朱由崧:
“逆案是先帝定的,如今马上要修《崇祯实录》了,如果不提逆案,实在对不住以身殉国的崇祯帝,如果要写这一段,可现在将起用名列逆案的阮大铖,陛下,你说咋办?”
刘宗周不是个让领导喜欢的人,总计沉浮宦海四十余年,真正在朝为官时间还不足四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的蕺山讲学,从而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蕺山学派。
他著作等身,弟子众多,其人品和学术成就名满天下,赫赫有名的大思想家黄宗羲就是他著名的弟子之一。
刘宗周思想学说的核心是“慎独”。他在著作中反复强调“慎独”的重要,认为“人能慎独,便为天地间完人”。
崇祯祯十七年(1644)三月,天崩地裂,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
在家赋闲的刘宗周先生惊闻噩耗,恸哭一场,然后找出一根长矛扛在肩上,不顾六十七岁高龄,要徒步前往省城杭州。###第八章翻案不得人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