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青云英雄谱 > 第一百零三章 墨门七杀

第一百零三章 墨门七杀(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为帝、为皇、为王者,莫不希望,心之所向,梦之所及,普天之土,尽归其下。故而,历代帝、皇、王,无不心存开疆辟土之志。而墨家主张非攻,又与其这些帝、皇、王的这种意志,完全相悖。

是以,一方面,普通百姓,对墨家的思想大为拥护。另一方面,历代帝王,却对墨家多番打压。

待到陈胜王吼出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朝历代的帝王,更是将墨家思想,视为洪水猛兽,直接将之列为异端邪说。对墨家之人,也或杀或剿。

墨家,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之中。渐渐兴起。

异志相传,墨家之人,多忠勇之辈,死节之士。只要墨家之人认为是对的。他们便可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至战国之时,天下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大兴战端。普天之下,战火纷飞。尸殍遍地。民不聊生。

而且,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一旦发动战争,便大多是灭国之战。春秋之时的君子之风,荡然无存。

而墨家,也正是在这个时代,大兴于世。

按照异志记载的说法,千百年前,墨家甚至可以和儒家、道家并驾齐驱,并称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家。

墨家的思想,和其他所有学派和流派的都有所不同,极为鲜明。

异志记载,墨家思想之中,最为世人所知的,便是平等、兼爱和非攻。

这三种观念,既成就了墨家,也直接导致了墨家的衰败。

史书记载,春秋之时。各国诸侯之间,偶有冲突之时,均多以和议而决。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极少会大打出手。

为了止战火、救万民,墨家之人,游走于各路诸侯之间,竭尽全力,试图阻止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除了以劝阻止战,墨家之人,更是亲自投身于战场,奋勇拼杀,帮助那些被攻打的国家,抵抗侵略,以身止战。

一批批、一代代墨家之人,前赴后继,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终于将墨家思想,遍传于世。

墨家思想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兼爱、平等和非攻,一方面广为普通百姓所接收和拥护,另一方面,却又深为帝皇、王侯、贵胄所忌。

帝皇者,天之子也。君权者,天命所授也。墨家所主张的人人平等,显然,与这种思想完全相悖。

即使真地有和议所解决不了的争端。需要诉诸武力时,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采用的方式,也是会猎。

所谓会猎,便是双方在约定好的时间。将各自的军队带至事先约定好的地点,各自排兵布阵。

列阵布兵完毕,双方往往一看,便可知敌己之优劣,断敌己之强弱。

通常情况下,摆出阵势后,不需要双方动手,自觉稍弱的一方,便会主动认输,争端也就此得到解决。

若实在是有一些个好战的诸侯国主。不守规矩,会猎时,真刀真枪地与对方打将起来的话,被对方打败,或者将对方打败后,只要一方认输,另一方也会立即鸣金收兵,而不会赶尽杀绝,更不会兴起灭国之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