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汉王为人(第1 / 3页)
“哦,真是汉王殿下啊,怎样,要不要进来坐?”
说来也巧,那带着纪纲书信的校尉刚到汉王府,正好撞上游猎返回的汉王朱高煦一行,原本还兴高采烈、意犹未尽的朱高煦撕开纪纲的亲笔信一看,顿时怒吼一声,家也不回了,立马摆道去锦衣卫南镇抚司。
“咣当!”
大牢通道铁门被撞开的声音,在这静夜里如同山响,正在**盘膝打坐的潘厚仁被惊的身躯一抖,睁开眼睛来,“好多人!”
还没等他去猜测来的究竟是什么人,耳中就听到锐利的破空之声,他本能的向侧面翻身,躲开来袭的不明袭击,随之耳中就响起清脆的抽击声,**的棉絮四散开来,丝丝的棉丝像是寒冬的雪片。
“汉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棣在自己的三个儿子当中,最喜欢的人是朱高煦,这一点不容怀疑,就连朱棣自己,都曾经多次在非正式场合,承认这点。
潘厚仁在后世本身就是研究历史的人,对于朱高炽、朱高煦这两兄弟的分析,他认为朱高炽更擅长的是内政,而朱高煦则是一员真正的武将,而且是有勇有谋的那种。然而,出生的顺序,以及朱棣登上皇位的方式,注定了朱高煦只能是个悲剧。在文官治天下的时代,朱高煦若是没有非分之想也就罢了,可他偏偏不甘于命运,故而他就只有被黑的命,而且被黑的厉害。
其实朱高煦这个人一开始并非是如此飞扬跋扈、暴躁激烈的。自打建文帝开始“削藩”,朱高煦的表现就是可圈可点,甚至于堪比历史上一些赫赫有名的名将,朱棣或许,可能在私底下也对朱高煦有所承诺,毕竟当朱高煦陪着朱棣南征北战,可是有几次救朱棣于危难当中,甚至于有一次所有人都打算放弃朱棣的时候,只有朱高煦一意孤行,最终还让他成功了,错非是朱高煦,只怕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
然而不管潘厚仁如何同情朱高煦,就眼下的情况来看,他跟朱高煦是不可能走到一条线上,甚至于能不能共存都还两说,而潘厚仁更没有去改变历史的打算,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朱瞻基是个不错的皇帝,若是朱高煦当了皇帝,朱瞻基估计是性命难保的。
大牢里猛然间亮堂起来,铁栏杆之外可不是常见的布袍锦衣卫,而是一排全甲全盔的将士,那装扮潘厚仁也熟悉的很,正是天策军
。
汉王站的最靠近铁栏栅,手中还有一根长长的马鞭,刚刚偷袭潘厚仁不成,将棉絮抽的四散飞扬的,就是这货。
“潘厚仁,你倒是住得舒坦!”
那朱高煦本就是含恨而来,一见潘厚仁住在锦衣卫大牢竟然如同是在住旅店,心中火气就不打一处来,刚刚那一鞭便是含恨而发,力道强悍,若非潘厚仁躲的及时,怕是已经伤了。
“朱高煦啊朱高煦,要怪就怪你老子自己屁股不正,就得假正经,而你又没有生一个出色的儿子,唉,今天怎么老是纠缠儿子啊,不明不白就送了两儿子出去了,看来以后要好好努力才是啊!”
躺在**,整个大牢也就只有潘厚仁住的这间有这么一张床。月光从墙壁顶上的小窗口里投射进来,正好落在床边,错非现在已经是大明,潘厚仁此时还真想高声吟唱一首《静夜思》,以展示一番自己的文采。
他并不知道,今夜无眠的人可不只是他一个,就说那纪纲吧,他跟潘厚仁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愉快,然而既然是严宽带来的皇上口谕,在加上张晓谶制肘,纪纲再怎么张扬,也不得不小心谨慎。
“本官不能折磨你,自然有人能够收拾你!”吃过晚膳之后,纪纲就在书房里琢磨怎样处理潘厚仁这个事情,思来想去,他终于想到了个法子——既然人是汉王送来的,不如就交给汉王去处理!
计定之后,纪纲立马提笔将事情的经过简略的写下,然后火漆封口,着人速速送去汉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