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改版后的《延河》发行(第2 / 3页)
每期杂志能隆重推出一到两篇重磅小说就足矣。
方明华还是比较满意。
想了想,他又给白苗打了个电话,让他过来一趟。
“白苗,读者们对咱们这改版杂志有什么反应?”方明华问道。
“读者来信里基本上表扬,说咱们的杂志高级时尚了许多,再不像以前土里土气的模样。”
忘记了,迟子建曾经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算是和张艳倩是校友嘛。
“五年也好,辛苦你了,以后你就多多关注他。”方明华说道。
嗯,也算是和自己是校友,虽然函授大专含金量比较低。
为此,王安依和李保存还专门找到方明华说明情况表示歉意,说有合适作品一定也会来投稿。
第二天在宾馆,白苗和王硕签约的事情告诉方明华。
“内容呢?”
“读者们非常喜欢那篇《追忆乌攸先生》,说是《延河》杂志今年来少有的佳作,那个叫格非的青年真是厉害,21岁竟然就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前途不可估量。”
白苗啧啧称赞。
废话,要不人家是国内先锋作家代表之一,和余桦苏同其齐名
“下一期主编推荐的作品你想好没有?”方明华又问道。
方明华很是理解,人家这次接受邀请,主要因为是私交,并不是冲着你是《延河》主编来的,像陈中时、贾平娃也是如此。
新一期的杂志和老版相比,时尚了许多,原来封面是普通的亚光纸换成胶版纸,光泽度和光滑度都提高许多,《延河》两个字显得更加清楚。
“来,为,我们的合作而干杯!”白苗举起酒杯。
目录页过后第一页名为“主编推荐”栏目,隆重推出了格非的那篇《追忆乌攸先生》,为此方明华专门给他写了“主编推荐语”:
作品借鉴侦探故事的艺术形式,叙述了知识分子乌攸先生被下放山村之后,虽满怀启蒙志愿,却最终死于非命的悲剧。在1980年代“新启蒙“语境下,格非接续鲁迅等“五四“先驱者开创的优秀传统,对启蒙文化面对“前现代“文化的弱势处境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