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科举) 第75节(第5 / 5页)
“我这一去,也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秦松尚未学成,不好一味叫他代劳,少不得正经请个先生来为村中孩子们开蒙,如此广撒网,或许再有灵光也未可知。”
秦放鹤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奈何之前他只是秀才,身份与众人平齐,着实开不了口。纵然开口,也大多被拒。
但如今不同了。
县试一年一次,每次都有秀才十几二十个,可三年一次的乡试才能考走多少?日积月累,整个章县的闲置秀才数量也颇为惊人。
他们也是人,是人就要混饭吃,而教书便是最体面的营生。
老村长托人问了,却发现那家人简直除了碎嘴子一无是处,又爱占小便宜,如何肯应?
况且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你也有亲戚,他也有亲戚,都相互攀比起来,那还了得?
鹤哥儿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他小小的一个人,费心费力给乡亲们谋事,纵然大家伙儿帮不上什么忙,却也不能拖后腿!
秦放鹤又说起秦猛也要跟自己走的事,“周县令同我说了,他的缺,尽可以从本村再选人补上,此事也交与您老去办。不用最机灵,但务必心眼正直,为人厚道。”
有的时候,有的事,太机灵了反而不好。
“我同山长说好了的,每年与他几两银子做束脩,额外几套四季衣裳,旁的倒也罢了,只还要将村里空着屋子扫出来一套,各处收拾齐整,裂了的墙糊一糊,破了的窗换一换,好与那先生的家小居住。乡亲们若想表心意,也不必送礼,每日三餐做好了,往那头送几碗也就是了。
头一年先只教咱们村的,次年若有外村的想来,也可让先生自己试了资质,略收几个。”
各种细节,秦放鹤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读书么,本就是水磨的功夫,时间长了,日子久了,规矩定下了,风气自然也就养成了。
县衙底层每日接触的多三教九流蝇营狗苟,又容易滋生腐败,若送了那等有小聪明的去,天长地久,难免自以为是,做出许多不好的事来。
衙门里终究要有自己的人,哪怕平时帮不上忙,至少能保证不被欺负,大事小情能通个气儿。老村长也知道厉害,当即应了,用心记下。
好啊,这样好啊,有猛子他们的例子摆在前头,村里的后生都知道有奔头,也就不会胡来了。
光这些消息就够好的了,谁知竟还没完,老村长又听秦放鹤说,已问过县学的山长,选了县城里一位秀才来村里教学。
光靠种地,顶了天也不过饿不死,想要实现质的飞跃,非读书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