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科举) 第137节(第3 / 5页)
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光好好读书,竟能顶一个壮劳力!
梅梅的父母听了,双眼放光,越发不急着嫁女儿了。
读吧读吧,反正读好了有钱拿,又比外头谋生轻快体面!
几家欢喜几家愁,有高兴的,自然也有沮丧的。皆因读书这种事,真不是单纯努力就能成的。
有的人他就是天生没长这根筋,哪怕拿刀架在脖子上,杀了他,他也读不通!
昔日的小丫头如今也快十五岁了,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虽答得不算一等一的好,亦展样大方,放在小山村实属难得。
王先生便在一边说道:“梅梅素日便极用功,每月学堂考试,总是一等。”
胆子又大,时时跟着老村长忙活也不怯场,可惜啊,可惜是个女孩儿。
但凡是个男孩儿,用功几年,保不齐又是一个秦松。
秦放鹤点点头,赞了几句,亲自为今日表现出色的孩子们发了奖励,又将京城带回来的好书与了王先生。
眼见众人神色各异,老村长才要喊肃静,却听秦放鹤又道:“除此之外,我还会托林县令为村子里另寻几位教导算学、医学的先生,会功夫的武师傅也要一个来,一来乡亲们日后算账、看病也有个去处,二则不擅读书的,也能学一技傍身,日后寻个正经营生,好养家糊口安身立命。”
天分这种东西,确实勉强不来,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尽快实现分流,就像后世的职业学校。
国人骨子里流淌最多的便是温良,只要给他们一条出路,就有理由说服自己不闹事。
如此分流过后,彼此间的差距就会缩小,潜在不稳定因素也会被提前扼杀,最大限度维持稳定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秦放鹤还现场承诺要给村里修路,日后出行方便,也更有利于发展经济。
“自今日起,村学每月一小考,每季一大考,四次考试综合评分排名,一等一名,奖学金五百文。二等两名,奖学金各三百文;三等三名,各一百文。不论男女,不分大小,无关内外。”
一个季度发一次,一年也不过四次,加起来一年也才五两六钱银子,对现在的秦放鹤而言,那都算不上钱。
但在场众人听罢,无不震撼,心里的小算盘瞬间噼啪作响。
要知道,一个成年壮劳力在城里做活,便如秦海一般,一个月也才几百钱!
若回回都得一等,一年光奖学金就足足二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