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科举) 第167节(第1 / 5页)
不是不让他们收,但儿子们大了,跟当老子的有隔阂,有秘密了,这种残酷的现实让天元帝心中难过。
第122章 会面(一)
一匣子珍珠足有数百颗,阿芙一人根本用不完,过几年光泽也就不这么鲜亮了,秦放鹤就拿出一些来赠给亲朋好友。
次日去翰林院时,孔姿清向他道谢,“你嫂子让我告诉你,难为你有好东西还想着她,改日去家里吃酒。”
秦放鹤笑道:“白得的东西,我也不过借花献佛罢了。”
秦放鹤再三谢过,又问天元帝,万一那些倭人或是别的使团贼心不死怎么办?
天元帝云淡风轻道:“那你就去瞧瞧,看他们肚子里究竟憋了什么坏水儿,回头再说与朕听。”
这趟进宫,为的就是这句话。
有了这条口头保证,纵使日后秦放鹤果然与外国使团接触,就是奉命行事,不算私下勾结。
秦放鹤一走,天元帝脸上的笑意就淡去了,像是说给旁人听,又像自言自语,“别家的小子尚且知道有个风吹草动就来讨朕的示下,偏那几个孽子……”
“可曾向上报备?”
见秦放鹤点头,孔姿清就明白了,“这几日我家那边也不安生,你可知如今城中的学子们中间渐渐兴了一股歪风邪气……”
各国使团之中皆有精通汉学者,四处找本国学子论道,而未入朝堂的读书人大多头脑简单,看事情相当片面,容易被蛊惑。天长日久的,竟有几个被洗了脑,也觉得左近几个国家一衣带水,又同为汉学渊源,更该和睦一气。如今邻居们有难,又巴巴儿来了,朝廷理应鼎力相助。
这股妖风一起,有心人一眼就看出是怎么回事,故而家中有人做官的世家大族连夜训诫自家后生,不许跟着瞎掺合。
“不怕你笑话,我有个远房表弟竟也跟着人起哄,被家里的人知道了,当众抽了十鞭子,如今还趴在炕上起不来呢。”孔姿清摇头叹道,“上兵伐谋,那些人也算有机智了。这么一闹,陛下不会放任太久,想必择日就要召他们进宫了。”
好多事情别人不说,他不问,不代表不知道。
因天元帝今年迟迟不接见使团,那边着实躁动了,不光倭国,进京的若干使团都没闲着,四处打点,他那几个在外建府的成年儿子,哪个没收礼?
可哪个又跟他说了!
这个话题太敏感,胡霖听见了也只当没听见的。
天元帝哼了声,“朕知道,他们大多嫌弃外家不得力,忙着招兵买马,又不敢对本国下手,如今有送上门来的,可不就得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