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科举) 第271节(第2 / 5页)
如今事发,若单纯从国事角度来看,根本无解!
是死局!
太后说着落泪,太子也磕头泣道:“父皇明鉴,儿臣确无不臣之心,只因自身愚钝而惭愧,而立之年却一无所成,愧对父皇厚爱。若惹得父皇生气,打也好,骂也好,只求父皇千万不要气坏了自己的身子,天下万民仍需依仗;也不要责备几位先生,他们尽力教导了,实在是儿臣自己个儿不争气,这才想多添助力……如今儿臣又令皇祖母这般操劳,越发该死……”
说着,他悲从中来,竟忍不住呜呜哭起来。
当太子真的好难呐,他本不如前头几位兄长得圣心,如今进取不是,不进取也不是。早知如此,还不如早早退位让贤,来日做个贤王,也好过这样但惊受怕,相互猜忌,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
因权力而生私欲,因私欲而生野心,因野心而生分歧。
如此种种,人人都不无辜,人人都有算计,交织在一处,就成了死结。
人人心知肚明,但人人皆知不可明说!
这一关早晚要过,必须有人主动站出来挑明了,但太后不能起头,因为后宫不得干政。
皇后也不能起头,因为她只是皇帝的妻子,没有先天血缘纽带束缚。
皇帝难免心软,只仍不发话。
太后这次也是真的急病了,当下咳嗽几声,憋得脸都紫了。
天元帝忙起身,亲自端水侍候,又拍脊背顺气。
太后拍拍他的手,又劝太子,“你父皇也难,你行四,懂事时大局已定,以往只看着他风光,这些年他的苦,你却不懂。如今海内外千头万绪,暗藏隐患,一步都错不得,你父皇自然谨慎,不便轻举妄动,你不要怨他。”
唯有隋青竹名正言顺,却碍于身份,只能开头,不能收尾。
如何收尾?
其他朝臣是皇帝的人,也不能说,不然就有二心。
皇后也只能点,而不能揭,因为太子非她亲生。
太后,只有太后,百善孝为先,此事既是国事,也是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