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另一个特长(第3 / 4页)
他一说,慕晚秋蓦然想起,他们和自己是不一样的。
“曹哥,你们要走了吗?”
“是啊,安河情况特殊,我们还多呆了半年,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临走前我得确定下到底是在重修安河小学还是到中心小学寄宿,不然我走得不安心。”
安河小学的四名老师全是支教老师,除非学区能派人否则恐怕只有来中心小学寄宿了。
他向自己的母校搬救兵,请土木工程的同学到大山里实地勘察,绘制施工图纸。到处了解建材市场,做预算,四处筹集善款,村里的老乡知道他这个城里来的老师要为娃娃上学修桥,也纷纷要求帮忙,做义务工。
就这样,他先后在安河小学架起两座爱心之桥,这让慕晚秋敬佩不已。
“最近气色不错啊,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曹勇去给他拿了杯水,笑问道。
“能有什么喜事,烦恼事倒一大堆。”
他这修路的钱还没着落呢,网上筹集估计也就能有个万儿八千的,曹勇当时要不是联系到一个爱心企业家,事情也难办。
黄树生昨晚打电话来叫开会,慕晚秋估摸着应该是新学校的事。
“嘿,曹哥,好久不见。”
他一进门,黄树生还没来,不过却看到在安河小学支教的同乡曹勇,连忙打了声招呼。
“晚秋,别来无恙啊,哈哈!”
穿着件红色大衣的曹勇走过来,给他一个厚实的拥抱,两人这也算是革命情谊了。
“只要思想不滑坡,想法总比困难多,不用急哈。”曹勇宽声安慰道。
“不提这个,曹哥你怎么今天也来了,安河学堂应该不用取消吧。”
隔得比较远,两人平时也不常碰面,只是偶尔通通电话,安河小学慕晚秋也就小桥建成时去过一次,今天在乡里遇见曹勇,他还是挺惊诧的。
“唉……”
曹勇此时深深叹了口气,眼神迷离道:“晚秋,你忘啦,我们已经来这边一年多了。”
平头个不高的曹勇可以算是慕晚秋的榜样,这个比他大几岁的同乡可是川大的硕士研究生。
他是去年参加教育部派出的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志愿者,来得比慕晚秋还晚,可是人家做的事可比他多了去。
安河小学地处大山腹地,山路崎岖,交通闭塞,到杨树乡得翻四五座大山。小学所在的谷立村,一条拉哈河将学校和对岸的村子隔开,村里的50多个孩子每天得绕一个小时的山路,通过拉哈河上游一座简易吊桥,再趟过门前那条齐膝深的小河,才能到达学校。
雨季山洪暴发,拉哈河倒灌小河,水位暴涨,这其中的种种危险就不用多说了。
曹勇这个城里来的老师见到这样的艰辛,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他下定决心帮孩子们修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