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14)(第2 / 2页)
瞧着一晃而过的目录,百姓心里都是满满的踏实感啊。
别的不说,那么多被后人都说是好东西的种地法子,他们用了肯定能收更多粮食,头一次希望陛下的政令快点下。
m.
反正在外国人眼里的边际之土,咱们国家也没有放弃过,主打就是一个‘抠抠搜搜’会过日子。】
这话说得不错,没有人觉得不对,既然地放在那,自然不会是地没用,一定是他们没找到种地的正确方法。
只能说,对于土地,中国人有自己的溺爱。
【外部工作做得多好,都只是在基础上提高增长空间,可粮食产量最终还是由种子来决定,施肥、灌溉再好,种子干瘪不良,做再多都白搭。
选育良种大家都有这个意识,作物的训化就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田间选穗就是其中一种,很多地方还能被当作是祥瑞呈到皇帝面前呢,又省钱又有面子,就是别老是借祥瑞的名头啊。
【第三种亲田法更是具有针对性,需要农业各方面都发展到极高,它出现的时间便是在清朝,轮流在耕地当中选择部分精耕,例如有百亩田就‘亲’二十多亩。
第四种是砂田,明朝针对甘肃贫瘠山区创造的改造低产田的办法,甘肃当时降雨少、无霜短期,可地下水的含量不少,为了满足农业的需求,提出来砂田的想法。
具体的做法便是土耕后施足底肥,还得用砂石覆盖,听听就知道要多投入的劳动量,本来种地就已经很辛苦,还得增加工作量,古代又没有地膜能代替,增产是增产,但有时候投入和获得不符合正比。】
天幕说得可惜,的那百姓并不觉得。
他们身上也就只有一身力气,还卖不出去,只要能增产,辛苦点完全不被他们看在眼里,况且增产多的都是属于自己,干活自然有干劲。
选到好的种子还得好好收藏,这让我想到小时候家里选的南瓜种子被我炒了瓜子吃。
种子收藏主要是从《氾胜之书》和《齐民要术》两本书开始系统记载的。
还有嫁接等无性繁殖技术,可以保持物种原有的特性,又能培育出大量的新品,像是重瓣花、无子果实都是这样培育出来的。
其实咱们老祖宗想法真不少,也很大胆,只不过没有深入的去研究为什么,迫于社会环境也无法进一步发展,一个劲的埋头苦干。
这方面的内容等会儿展示给大家看,专业的人来听才有用,这需要对种地园艺有了解的人,不是天才可别胡乱跨专业。】
【其实不单单有这些,鉴于土地对咱们的意义重大,反正从古至今折腾的可不算少,毕竟现在都还在研究各种土。
从哪里挖到新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能不能种地,只能说真是独特的血脉。
华北的盐碱地就被捣腾出沟洫排盐、种稻洗盐、放淤压盐、深翻窝盐等一系列方法,只为了增加那么一点点产量,乐此不疲;
南方冷浸田多,就搞出犁冬晒垡、开沟烤田、熏土暖田等方法来。
咱们国家疆域广归广,可一开始土地质地并没有多好,放在哪哪都一样,土地也是需要投入和改造的,最为明显的便是岭南等地,一开始谁会想到会成为产粮大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