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适合创立一个士大夫学派(第3 / 5页)
毕竟皇帝可是恨不得他们全部家产都排队进国库。
【差役只不过是北宋百姓需要承担的一种而已,可当时还有许多各种名目的差役。
要是倒霉点,投胎的地方太远了,到了需要运送的时候,岭南那些地方一去就是大半年,中间的交通乱成什么样子啊,运丢了照样得衙前赔钱。
在北宋,衙前运送一趟的奖金可能是纳金七钱,一两银子不到,中间的路费怕是都不够,而且目的地的官员黑心一点,一顿勒索,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到此为止差役法都还没有彻底激化矛盾,因为前四等人家,任务分担的人多。
可是宋朝是有豁免权的,女户、单丁户有豁免权也就算了,但超级富豪、中举的人家、出家人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反而是家庭越好的人越有豁免权,到最后衙前这个足够叫家庭破产的人物集中落到了三、四等人家家中,破产人户急剧增加,不乱起来都奇怪。
没有哪个法令是完美无缺的,但既然实施下来效果好,觉得不务正业也好,繁琐也罢,除非拿出来一个能服众且可代替的方法来。
不然光靠嘴皮子没有取胜的理由。
【做好这两个准备工作,接下来便是和青苗法同等重要但远没有它名声大的免役法。
说实话,这个名字很出戏啊,在介绍免疫法之前先来了解宋朝之前用的是什么法。
在这之前用到的是差役法,宋朝按照家产多少划分为九等,后面五等人家不用关心,因为这个法令和他们没有关系,遭殃的是前四等。
这就导致宋朝出现个很笑话的现象,不敢发财了,除非是能直接从后五等直接跃到前两等,不然家里稍微有点闲钱,家附近一片的衙前就得多费心,然后迎接破产。】
北宋的百姓心有戚戚,可不是嘛,家里钱多了也不放心,要是谁故意使坏,官员整你,诉苦无门。
其他人并不觉得好笑,反而细细思考了自家朝廷是否也是这种富豪家庭享受着大量的豁免权。
本来也是,豁免权都是上层制定的,他们自然也会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一想,不少皇帝眼神都不对劲了,朝臣们心中暗道不妙,看来得主动点把一些特权上书剪裁,自己开口总比抠门皇帝老板开口要好一些。
王安石还真是始终贯彻抓大户的原则。】
大宋家里有点资产的人家:你以为你说的话很幽默吗?
不就是拿他们开刀嘛,抓钱确实是抓钱了,难怪王安石不得人心,这一个个的法令出来,朝野上下连带着商户都恨不得他立马滚蛋。
【不过差役法也不是不被人抱怨,古代收税肯定物资占大头,除了现代社会可以物资纸币任量交换,哪个朝代都做不到这一点。
而这些无子就被安排给衙前,毕竟官员有限没有那么多的人手,这个活可不好做,看丢了可是得全权负责,看好了那钱也不多,起码都是前四等人家,也看不长那点银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