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第1 / 2页)
3.其他 可有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视力障碍、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肝大、黄疸等)、关节肿痛等。
【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轻度贫血,血小板早期正常,第2~3周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增高;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igg、igm、iga、ige和血液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th2类细胞因子如il-6明显增高,总补体和c3正常或增高。
2.尿液和脑脊液检查 可有脓尿,脑脊液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高。
3.各种体液和排泄物细菌培养 均阴性。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 mcls)又称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首先报告,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儿童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各级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冠状动脉受累最为重要,基本病变是血管炎及其周围炎。临床主要特征是急性高热、皮肤黏膜受损和淋巴结增大,多数可自然康复。冠状动脉炎导致的心肌梗死是主要死亡原因。1970年以来,世界各国均有发生,以亚裔人发病率为高。本病呈散发或小流行,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5岁以下。男女之比为1.5:1。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但可能与以下有关。
1.感染 因其与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相似,推论可能与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关,但尚无确切的证据。
2.免疫反应 多数人认为本病是某些致病因子作为抗原引起的变态反应,并发现病人血清中ige增高,有免疫复合物存在,血管壁有igg沉着等,但无更确切的依据,尚不明了具体的发病机制。
3.化学因素 有人认为本病发病与汞中毒、某些化学洗涤剂过敏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婴幼儿,10岁以后少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一般为自限性,病程6~8周,有心血管受累者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1.主要表现 1发热:39~40c,持续7~14日或更长,呈稽留或弛张热型,抗生素治疗无效;2球结合膜充血:于起病3~4日出现,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3唇及口腔表现: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突起、充血呈草莓舌;4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跖红斑,恢复期指、趾端甲下和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皮,指(趾)甲有横沟,重者指(趾)甲亦可脱落;5皮疹:常在第1周出现,多形性皮斑和猩红热样皮疹,肛周皮肤发红、脱皮;6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坚硬有触痛,但表面不红,无化脓。病初出现,热退时消散。
2.心脏表现 于疾病1~6周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发生冠状动脉瘤或狭窄者,可无临床表现,少数可有心肌梗死的症状。15%~20%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冠状动脉损害多发生于病程2~4周,但也可于疾病恢复期。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约半数病人的动脉瘤可在1年内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