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别说你懂小孩子:我们该怎样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 第一章 人生设计在幼年

第一章 人生设计在幼年(第3 / 10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结果发现,新生儿喜欢看规则的、整体的脸谱,而不喜爱面孔特征随便排列的面孔。因此罗伯特·范兹认为新生儿天生就有认识自己同类的面孔的能力。

3.3 实验结论:新生儿能够辨别人脸

罗伯特·范兹从视觉偏好实验的结果得到以下结论。

结论一:相对于那些简单的、直线的、内容贫乏的图形,新生儿更喜欢复杂的、曲线的、有丰富内容的图形。

心理观察:视觉偏好实验

3.1 新生儿喜欢看什么

通过长久的观察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新生儿的视线是模糊的,事物在他们眼里都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像,直到7-8个月,个体的视觉才能和成人相当。

那么在儿童的视力还未发展成熟的时候是否需要给儿童提供一些视觉刺激呢?如果需要,应该提供给儿童一些什么样的视觉刺激?他们对这些视觉刺激又是否存在选择偏好?

这些疑问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才能解答。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人对儿童的视觉偏好进行了研究,而美国发展理学家罗伯特·范兹就是其中一员。他利用视觉偏好法对儿童的视觉偏好进行了研究。

视崖实验告诉我们,在儿童6个月的时候已经具有了深度知觉能力。所以从原则上来说,这个时候父母已经不用过于担心他们会从高处跌落,摔伤自己。家长们可以放心的把儿童放在床上,或者沙发上,让他们自己爬来爬去,去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2)引导孩子识别深浅,认识从高处掉落的危险。

虽然从原则上,儿童们有了深度知觉后,就不用再担心他们从高处掉落,但这是否说明,所有的儿童在6个月以后就安全了呢?

事实上并不是的,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还是有儿童会犹豫着从“深渊”爬过。可见,有些儿童在外界吸引的情况下,还是有可能会忽视“深渊”带来的危险。

所以,作为家长还是要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识别、认识深度,认识“悬崖”带来的危险。并且尽量避免让他们在高处玩耍,他们可能会因为玩的过于兴奋而忘记“悬崖”的存在。

视觉偏好法是指通过给婴儿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物,观察他们更喜欢哪一个,从而获得婴儿知觉发展相关信息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早期,范兹首先用此方法来判断出生不久的婴儿能否分辨视觉图案,从此该法得到广泛运用。

3.2 心理实验:罗伯特·范兹的发现

实验所用的装置是一个观察箱,实验时,主试让婴儿躺在观察箱里,实验者给婴儿同时呈现两个图案,实验者在观察箱上方观察并记录婴儿注视每个视觉图案的时间。从婴儿对图案的注视时间判断婴儿对图案的喜爱程度,如果婴儿看某一个图案的时间比其他图案长,次数更多,那就证明他更喜欢该图案。

通过对数百名新生儿的实验研究,范兹发现新生儿喜欢看带有环形和条纹的图形超过不着色的图形。而相对于那些简单的、直线的、内容贫乏的图形,新生儿更喜欢那些复杂的、曲线的、有丰富内容的图形。

在此之后,罗伯特·范兹对婴儿的视觉偏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另一个实验中,主试同时给婴儿呈现一个面部图案,一个含有混杂的面部特征的似面部刺激图案,即一张将鼻子、眼、口等脸上的结构搬了家的、歪曲的脸谱图案。

(3)关注自身言传身教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得到的疑问和心理学家们对此的解释上,我们还可以获得一点启发,就是孩子会观察父母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并且其行为受父母的反应的影响。比如当孩子的行为获得鼓励与赞赏的时候,孩子的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更高。

家长们都会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所以自己的反应也是随心所欲。高兴地时候,就算孩子乱打人,也会亲孩子一口,赞扬孩子做得好;郁闷的时候,整天板着个脸,让孩子在行为上战战兢兢,猜想自己是不是没有表现好。从这一点来说,家长们这种随意的表现,对孩子的成长和行为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家长们不要认为孩子们还是几个月,什么都不知道,都不了解,其实他们已经会看脸色。家长们应该给孩子的行为正确的态度反应,对积极正确的行为以鼓励,对不好的行为则适当的让他们感觉到这样做你不高兴、不喜欢。

3. 应该给新生儿看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