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血光之灾(第1 / 2页)
她不直接回答张恨古的话,让张恨古有上去踹她一脚的想法。说:“我不管你换没换老板娘,你把你们这的干得超过半年人的叫过来,我要打听一件事。”
“不就打听点事嘛,这还不好说。”老板娘说着回头对屋子里喊,“老孙,出来一下。”
一个瘦猴一样的中年人从屋子里跑出来,两只手上还沾满了面粉,一边问:“什么事?我里面正忙着和面呢。”
张恨古一眼认出面前这个就是半年前这里的老板。张恨古装做很熟悉的态度,说:“老孙,恭喜恭喜,又换了老板娘了。”
从早晨一直转到了正午了,张恨古又渴又饿,有些走不动了。
他在南家洼小学这一段时间,已经慢慢地适应了文化人的生活习惯。每天上班之后,先泡上一杯茶,然后有课上课,没课通过报纸或者网络看看新闻。现在这种生活习惯突然改变了,一下子居然有些不适应了。
该找个地方吃点东西了。张恨古想着,抬起头来四下观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饭店。他发现这里有些似曾相识。再转过头去,看到对面的一个拉面摊。这不是当初遇到过算一万的那个地方吗旧地重游,张恨古感慨多多。小摊还是原来的小摊,老板娘却已经不是那个大嗓门的老板娘。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北京的变化并不算大,人的变化可就太大了。
张恨古找个桌子坐下,对着老板娘喊了一声:“老板娘,来碗面。”
老板娘应了一声,不大会就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送到他面前,说:“您慢慢吃着,需要什么尽管说话。”
北京马克思主义研修院的学员来自于世界各地,大都是各国为培养接班人选送的精英。因为是成人学院,学校管理比较松散,既不会对课程科目选修做强行要求,也不会对作业论文有严格规定。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所有学员都有自己自由的空间,可以在学院内休闲,也可以到北京周边地方去旅行。
总体来说,学院办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员能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在北京的学习与生活,更好的接触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增加与中国的亲密程度。基于这样的考虑,马院的课程比较随意。必修的,选修的,只要自己喜欢可以随时调整。这里只是提供一个进修的机会,至于修不修,那都是学员自己的事。
张恨古没有旅游的打算,他只想到原来自己住过的地方看一看,找到同同的坟墓祭扫一翻。当然,最主要的是找到大眼冯和他的施工队——找不到大眼冯,怎么收拾那个黑鬼呢。
张恨古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被那个黑人叫做了南洋猴子,张恨古当堂回敬了他一个黑鬼的称呼,但是心里一直憋屈。虽然傣帮与中国不是一个国家,但是傣帮人的祖先都是纯正的汉族,与中国人一样的黄皮肤黑眼睛,凭什么被这些黑人叫做猴子?傣帮可以没有联合国的席位,但是傣帮人不能没有应该获得的尊重。
找到大眼冯,让那帮找工的农民工兄弟把黑鬼打成相片!张恨古想。好汉不吃眼前亏,那个黑鬼居然有好几个保镖,看来要想打得他屁滚尿流,非得大眼冯出马不可。
张恨古打量面前这个女人,肥肥胖胖的身材,好眉清目秀,皮肤白晰,倒也算有几分姿色。不过从哪个角度看,似乎也比不过那个会**的老板娘。
张恨古叫住她说问:“你这家饭馆开了多长时间了?”
“不长,有十多年了吧。”老板娘笑着说谎。
张恨古笑了,揭了她的老底,说:“半年前我还在这里吃饭,怎么没见过你?那时候的老板娘可跟你一点都不一样。难道这里老板没换,仅仅换了老板娘了?”
“唉,你这话还真说对了。”老板娘严肃地说,“现在这年头,什么换得都快,老板娘更不例外。”
马上就要见到曾经一起串难的兄弟了,张恨古百感交集。当初他在北京打工的情形,就像演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可惜,他现在没钱没权,不然可以风风光光地在大眼冯他们面前吹嘘一翻。
张恨古找到当初他们长年施工的工地,发现这里早已经变成宽阔的马路,哪里还有工程队的影子?他向附近一些住户商家打听了半天,也没有人知道大眼冯是什么人,更没有人关心那个专门挖大沟的工程队去了哪里。张恨古开动脑筋想了半天,一拍脑袋想明白了。城市人根本瞧不起外来打工的,当然没有人会在意那个戴着大眼镜的包工头了。要找大眼冯,应该找打工的打听,最好问大眼冯的河南老乡。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恨古终于在一处建筑工地找到一个河南老乡,问:“兄弟,认识大眼冯吗?”
“大眼冯?不认识。大眼老鼠我倒是见过几个,你要的话给介绍你去哪。”河南老乡实实在在地回答。
张恨古彻底失望了。在茫茫的人海中找一个普通人,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找一个普通人,那简直比在大海里捞针还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