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来者为谁(第2 / 2页)
气质,对就是气质。
张恨古经过了小梁的文明洗礼,又在北京马院接受高级专家的熏陶,但是任何人都一眼可以看出来他那农民特有的憨厚样子。这就是气质。人的气质是长时间接受文化熏陶不自觉形成的,不是化个妆就可以表现在脸上。张恨面前这三个人,无论怎么说自己是农民,张恨古都看着不像,尤其看后面那一田一女两个人的卑微的架式,坐在自己面前的人倒有七八分可能象领导,甚至是个大领导。
两个字,报仇!
就在他有些晕晕欲睡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张恨古放下脸上的报纸,发现原来办公室里只有他一个人了。这也很正常,大家都很忙,只有张恨古这样一个闲人,当然就是他始终在这里顶班了。中午协调处的食堂里有饭,象征性的收点钱就可以吃很饱,张恨古对这里的伙食相当满意,当然就总是站好最后一班岗了。
两男一女走了进来,冲着张恨古点点头,问:“这里是协调处吗?”
张恨古吓意识地站起来,这才意思到自己已经是光荣的公务员了,应该有一个尊贵的形象,应该正儿入经的象个大老爷一样坐好了。但是在南家洼的几个月让他知道了很多,尤其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因为你不知道他是记者还是村民?还是谦虚一点好。
张恨古对三个人很客气地点点头,说:“对,不过协调处的办公室不在这里,这里是协调处的外宣办。请问您有什么事?”
“哦,那也行。我就是想问一下,我们在村里征用我家的农田还动手打人,不知道这里管不管?”
张恨古有些犯犹豫。协调处负责管理什么?一句话两句话还真难以说清。协调处似乎什么都不管。司法的事有花海县有警察局、法院,车辆的事有交通局,看病去医院,那要这个协调处干什么呢?协调处似乎又什么都管,几乎没有他不参与的事。如果一定要用最简单名了的话来概括,其作用就是维持稳定和谐。
张恨古当然协调处是一个什么机构,更不知道外宣办一个负责对外宣传的科室管不管农村宅基地的事。不过他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他也是农民,对于农民就应该热情一些。
看看办公室里也没有其他人,张恨古就招呼这三个人坐下,看旁边坐位有茶叶就拿过来,准备给三个倒杯水喝,嘴里也没闲着,问他们是哪个乡镇的人,有什么事,虽然没有本事给他们申冤报仇,但问候几声总是好事。想到当初自己求爷爷告奶奶地告状,走到哪里都碰钉子,对这三个人倒有几分同情。
当先真进来的那个男人坐到了张恨古对面。另外两个人则站在他的身后,没有说话。张恨古看着有些别扭,但说不清哪里不对劲。说过三句两句话后,张恨古发现这三个人似乎对于农村土地纠纷并不在意,再仔细看他的穿着找扮,从哪里看也不像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