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谁更高明?(第1 / 3页)
“错了,我是说,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顾倾城挑了挑眉,含笑说。
顾言察眼神一转,回过神来,闹了个大红脸,狠白了一眼顾倾城,忿而不言。
“这杂种,自然就是说噶礼了——”顾倾城此地无银三百两,又加上这一句,还是对着顾言察说。
顾言察气得别过头,耳根子都气红了。
顾倾城低敛浅笑,他不理她,她偏偏还要招惹顾言察,看着他气鼓着两腮,她就是觉着有趣,非得再逗逗他不可。
小姐看了后觉得有问题,问弟弟有没有告诉先生是她代笔,弟弟说告诉了。姐姐马上回了下联:山高水深,劝渔翁早日回头。
先生看后,回联解析: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小姐再回下联:藕虽有孔,心中不染垢尘。
先生看得半懂不懂的,以为还有空可钻,又写了一上联:桃梅李杏,这些花哪时开放?小姐见先生还不死心,生气的答以下联: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
顾倾城绕着方桌圈椅,一边说,一边走,说到这里,顾倾城顿住脚,从顾言察的茶杯中,食指一沾,手沾着茶水,娇笑着在桌子上写上了一句: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
胤禛眼一沉,目光从那一行字上,抬起来看向顾倾城:“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
胤禛磨砺张伯行,她当然就是磨砺身边这个最沉不住易冲动的顾言察了。
她可是比胤禛目光长远,张伯行这个年纪,还能用到几时。顾言察还小嘛,这就是跟种树一样,小树苗种下了,怎么扶怎么长,总能长成参天大树,她那时就省了心,只在这树下乘凉就行了。
“不错。”顾倾城娇笑着,手拿起那一本奏折,平摊开,指着那斑斑血渍:“藕虽有孔,心中不染垢尘。”
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康熙爷御笔亲封的近臣,当得上她这一句了,呵呵,那位老爷子,心里可是还有这个心思呢吧……
顾言察一拍桌案,两眼晶亮,先叫了一声好:“好!就是这一句,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藕虽有孔,心中不染垢尘。本就是一件极简单的江南科举案,审到现在,偏偏生出这么多枝节,三省三部两江的官员全都给牵涉进来了,这还不是官吏勾相,互相包庇。也就只有张伯行一个人,配得上清官二字。”
顾倾城翻了个白眼,顾言察真是不受教呀,顾倾城一把将桌上的茶水字抹去,横了他一眼,皮笑肉不笑的说:“其实嘛,我再是想说这后一句?”
“后一句?”顾言察一时没反应过来,怔怔的看着她,“桃梅李杏,这些花哪时开放?”她这意思是问,这江南科举何时水落石出?仕子们何时再入考场,大比之后为朝廷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