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火烧锦绣(第2 / 3页)
只是田文镜,想到这个人,索相微皱着眉头,对此人,他也曾派人打探,却毫无所得,只知是他父母双亡,家中还有二个兄弟扶持,其他就一点消息也没有了。
索额图在科举之前,也调阅田文镜所作四篇试题,篇篇精彩,行文缜密。
最让他中意的是,他每篇试文风格立意都不同,若不是笔迹确是出自同一人,索额图都要怀疑,这四篇文字分明就是不同人所作。
索额图看着考场上的仕子,他为官数十年,阅人无数,这四篇试文,明显是有目的而来,应试之人,应的不是试题,而是批阅试题之人。
千古的文章,就像那诗中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胤禛淡淡一笑,转开了头,没有说什么,只是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
太子摇头暗笑,这个四弟除了政事,一心就在佛经参禅,实是不足为虑,这么多年一直恪守本份,无力大位,是个颇为得用的实干贤王,他是可以多加拉笼,为他登基出力。
“老四改日让我府上去,近日我府上新近了几个不错的南方瘦马,我们兄弟一两个聚了聚,畅饮一番。”
胤禛转过眼神看向太子,皱了皱眉,“谢过太子哥。”
就近的几个臣子,听着他的调笑,眉头微皱,当此大殿之上,开科取仕之时,谈此风月之事,有失斯文,有失斯文。
各个主考官的立意风格不同,一篇文章有得看着好,有得看着就不值一题,偏偏,田文镜所作之文,明显就是对症下药一样,抓的就是阅卷官的心思,投其所好。
这只说明,他一来心思深沉,二来手段过人,三来信息广泛,非一般人而为。
一个初要入仕的少年,就能有如此心机和谋算,实在是少见。
取仕先取心,取官先取人,索相自问十七岁时,万没有他这般才华算计。
索相沉深的眼眸撇过四皇子,沉思片刻,视线转而放在答题的仕子身上。
这批仕子中,他看中了几可用之人可以拉笼过来,收为已用,为太子将来亲政垫定基础。
特别是田文镜与舜安颜,这二个人,一个有手段谋略,一个身家厚重,都是他重点考察拉笼的对象。
若能收为己用,对太子的大业大有进益。
舜安颜此人,一副君子作派,权利之心颇重,又是内大臣佟国维之孙,只需温言提携,不愁不能收在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