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乔装和探查(第2 / 2页)
然后,直到哪天最后横尸街头,或者死在没有人知道的臭水沟里,又或者装进麻袋和重物沉进河里。
也有一些成为流浪汉,最后饿死冻死,就那么躺在公园、墙角等地方,可能哪天在寒冷和饥饿中,努力地在梦想中热气腾腾的食物和温暖的床铺安慰自己,接着一晚上睡过去以后,就没有再醒过来了。
根据,李青最近半个多月,在搬到别墅最后,也有带着艾许莉出去购买生活用品,经过这段期间暗中的观察,她后来并无表现出太过顽劣地方,或者和与其他黑社会犯罪组织的人有再次联系,这让他倒是送了一口气,至少也算是没有救错人。
而那些不够听话,不愿意犯罪的孩子都已经被处理掉,杀死或者砍断手脚挖去眼舌运走,作为乞丐,散布在城市的商业街和各个行人较多的街区和街道上,因为这些悲惨的例子,经常被拿来给其他孩子做榜样,所以这点她也非常清楚。
还有一些10岁以上的儿童,五官端正俊秀的男童被训练好以后,都被卖给别人做仆人或者**。
10岁以上的女童则大多也被送到妓院,或者卖给个人作为侍女和卖给偏远地区的单身汉做老婆,所以剩下的人里面,也就没有其他可以搭救的幼童。
至于有人说,为什么不去孤儿院?
这孤儿院还真不是没有,只是当时的孤儿院生活条件极差,只靠少量善心的人接济些米粮衣物,而且也只收身家清白的孤儿,并且从小要做工养活自己,也可能经常吃不饱饭,穿着二手三手的旧衣服,他们最好的结果是有好人家收养——那么孤儿院能获得一大笔收养费,被收养儿童会多出一对陌生的男女,成为他的新的父母,不过大多数也会也有一个还算圆满的童年结尾。
不然,那些孤儿长大一点,大约十二三岁时,最后也只是被孤儿院介绍给工厂或工匠做学徒苦力而已,所谓学徒其实就是不要钱的苦力,在学到本事独立以前就和师傅的奴隶差不多,必须得任劳任怨,不然根本不可能学到一丁半点本事,这还是碰上有点良心的。
一些师傅恨不得把徒弟用到死,更是不会教授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把自己的本事捂得严严实实地,生怕被人抢了饭碗,不过就是这么差的条件,当时也还是有很多人抢着把孩子送去当学徒。
就像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的著名小说《凡卡》里说的情景一样,在一些社会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他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深受剥削之苦,甚至孽待,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书里主要描述的,就是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大陆上的贫民因为没有知识,没有安身立命的本事,要么饿死,要么就只能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情,频繁地进出看守所,就如同进出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