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言辞交锋(第2 / 3页)
杨溥接着道:“而应天又是江南之首,如一粒明珠镶嵌在一片金丝上,璀璨耀眼,别具一格。”
坐在叶云飞对面的一位中年人说道:“杨先生之说了江南富饶,可并为说明其战略意义呢?”
杨溥笑道:“江南如此富丽,不正是其战略意义吗?”发问者顿时哑口无言。
朱高燧道:“既然杨先生把江南说得如此美好,为何还十分赞同迁都呢?”
一瞬间,场面极其安静,都将目光投向杨溥。叶云飞想起宴会开始前,杨溥那句别有深意的话:这宴会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朱瞻基欣然点头,转头向外厅,道:“今晚诸位各抒己见,不必有所顾忌,若言之有理,定当嘉奖。”
胭脂抿嘴一笑,道:“胭脂一想到下面诸位大人挥斥方遒的言辞,就倍感期待。”
朱高燧乐呵呵的看着胭脂,目光贪婪道:“诸位听见了吗,胭脂姑娘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不要让她失望哦。”
众人淡淡而笑,气氛又逐渐变得轻松起来,尽管他们即将谈论的话题颇为沉重。
朱瞻基巡视一周,饶有兴趣的问:“那么,谁先发言呢?”
杨溥那饱含智慧的宽大的额头在灯火下闪闪发亮,明晃晃的,此刻正襟危坐,道:“因为刚才说的,只是有利一面,而更多的却是不利之处。”
朱高燧道:“杨先生饱读诗书,汗牛充栋,也不知江南和太祖皇帝认定的应天府在杨先生眼里究竟如何不屑。”这句话颇为刻薄,故意拉上朱元璋,将杨溥逼到死角。
场面立刻安静下来,众人低头不语,大家心里都清楚,第一个发言者,不管正确与否,都会成为众矢之的。
此时,与叶云飞邻席的杨溥发出沉稳声音:“既然大家都不愿第一个发言,我杨溥就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浅见吧。”
朱瞻基伸手做了个请的动作,道:“愿闻杨先生高见。”
杨溥立刻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精神抖擞,意气风发,道:“江南自古富庶之地,玉米之乡,航运纵横,无论是经济实力,交通建设,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而江南又是充满才情之地,旧时风流如周公瑾,美艳有大小乔,其后谢安谢玄更是千古人物,还有魏晋第一才女谢道韫也是江南佳人,说近点,高启、杨基、张羽、徐贲之人哪一个不是才情纵横之辈,如此说来,江南可谓人杰地灵。”
杨溥侃侃而谈,把江南富饶说得淋漓尽致,在座之人多是应天官僚,如此称赞国家京城之地,自然免不了附和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