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弥留圣物(第4 / 4页)
“就算是件奇珍异宝,可兄长又如何将他们杀死?”
文若苦笑两声,略露沧桑道道:“我只是对他们撒了一个谎。”
“什么慌?”
“我对这些蛮子讲,说家里还有一幅王右军真迹,若这些蛮子肯放我一条生路,我愿将两幅真迹一并奉上。”
“那兄长真有第二幅真迹?”卓雅傻瞪着细眼仰望着文若。
卓雅突然眼中放光,猛地机灵,说道:“对啊,我想起来了,方才那个蛮子就是拆开字画,漏出了破绽,我和唐生哥哥这才趁机逃了出去,可这又是为什么?”
“亏你还是羌族后裔,连祖宗习俗也要我解释?”文若不屑,背过身去,像个教书先生惩戒不学无术的学子。
“不想说就不说嘛,休要卖弄。”卓雅哼了一声,一把推开文若,将大木勺夺在手中,挽起一勺莲汤,用舌尖小心触碰了下,瞬间龇牙咧嘴,回头瞪着文若,将木勺摔在地上,吐口吐沫,愤恨道:“难喝死了。”
“这活祖宗,难得有这份傲气。”文若眼中含笑,嘴角紧绷,不露真色道:“其中原委说来话长,那我问你,你可知道这些蛮子是何来路?”
卓雅一动不动撅了噘嘴,下唇外翻,双手托着下巴,斜眼撇着文若不说话。
“仅此一件,已是万中无一,我等身份平庸,岂会有二?我若说实话,这些蛮子必然将我下了油锅,我谎以利诱,这些蛮子虽属同族,但各个都想将这两件圣物据为己有,十人相残,剩下两人,那两人贪欲无厌,仍不肯共享,举斧互杀,一死一伤,我把那伤残蛮子拖入泥沼,活活埋了,顺手摘了些莲藕,填饱肚子。”
卓雅干眨眼睛,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心中暗暗赞叹:“好毒的计策,真是可怕。”
“卓妹。”正当卓雅愣在一旁,文若忽然起身,语重心长道:“我们虽逃过一劫,可再在此处逗留,定是危险重重,卓妹今日既已领教裴智本领,还望日后相信裴某。”
“我明白了,兄长,日后卓雅听话就是。”文弱二人从蛮子尸身上取了些粮食,回头与唐生碰面,可刚走出几步远,文若突然失去直觉,毫无预兆倒在地上,昏死过去。
“喂!兄长?”卓雅吓住了,赶忙上前,用食指探着文若人中穴,见呼吸仍在,悬着的心总算放下,笑笑道:“真是个逞能老头,明明撑不住了,还要示威,到最后还不是本公主来背你回去?”卓雅擦干额头汗水,身子一蹲,轻松背起文若,原路返回,寻找唐生去了。
“这些河蛮与六诏乌蛮不同,属东西两爨族人,与六诏相同,祖上同为羌氐,本位西戎分支。千百年前,春秋战国之际,世居于陇山山脉,直至秦汉,北方匈奴崛起,秦汉两朝定都关中,为隔绝匈奴与西戎联手,汉武帝置天水及河西四郡,以御二者相通。汉武帝扫平匈奴,趁机对陇西部族展开屠杀,此后,大汉与西戎之间战火绵延数百年,不曾间断。西方戎族内忧外患,为避战乱,部分族人被迫舍弃故土,南迁入川,陆续经米仓、金牛、阴平诸道入蜀,过了川蜀平原。一支西戎部族沿岷山南下,经五尺道南迁至云贵东部,东为羌,西为氐,视为东西两爨;另一支则活跃于岷山西南,最后进入滇境,居太和以南,视为六诏乌蛮。岷山以东,东西两爨,因地接巴蜀剑南,与中原战争仍是不断,至唐时,太宗封为羁縻,方始稳固,而岷山以西的六诏乌蛮则不同,他们生存偏僻之处,得以自息生长,逐渐壮大,至隋时,已然崛起。”
“哦!”卓雅强忍无聊,听了半天,向天哀叹,接着问道:“那又怎样?”
“东西两爨与六诏乌蛮属同族,不知孔孟,奉五斗米,尊为天师道,以东晋王右军为圣,我这卷轴中乃是王右军稀存真迹,因忙于逃窜,才一直带在身边,没想到今日阴差阳错救了自己性命。”
“王右军真迹?”卓雅低头嘀咕着,半信半疑道:“真有那么值钱?”
“此乃无价之物,岂是金银所能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