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十五 章 十里洋场(第2 / 3页)
田野里,狭长的沟渠纵横交错,横七竖八,沟中的水纹丝不动,在绿野中闪出反光。那些村庄看上去寂静安谧,空荡无人,连犬吠都难以听见,但田间却是男男女女,人声鼎沸。
这些老百姓站在没膝的水田里,正叉开两腿,弯腰曲背,正在忙着干活。他们人人戴着大草帽,锥形的帽顶上露出个小浅窝,棕黄色的帽沿遮到了肩上。还看见水牛在几块尚未耕耘过的,田里吃力地走着,或沿着田埂自由自在,悠闲漫步。
只见打着赤膊的孩子们,发出刺耳的吆喝,用棍棒把浑身沾满泥浆的懒洋洋的水牛赶上田埂。有些孩子龇牙咧嘴,或做着鬼脸,向轮船招手。
啊,这就是上海!宋继柳情不自禁地想道,开始有点兴奋起来。啊,这就是十里洋行!
这当口,高玉林来到了他身旁。“吴淞炮台过了吧?”他问道,长些汗毛的两只手握住了身边的栏杆。
“保证完成任务!另还要二人可否带去?他们可是一好地下的同志呀!”
“谁?”
“赣榆青口的郑景周(郑从礼)和卢老板,他们是我直接发展的同志!”
“好,你一定把他们同时带上!另外,上面让我转告你,上海的一切人,包括帮会、军统、特高克等人都可利用。万一不行的话,可到上海南京路沧州饭店的荣华公司,找老板张建良同志……”
于是,宋继柳和高玉林带青口二道街的卢老板、郑景周和滨海军区后勤部负责外贸的邵酿泉、董金梁、汪滔等人,带上双边的证件从日照上船了。
“吴淞炮台?”
轮船从波涛汹涌的大海驶进了风平浪静的海湾。显然,轮船行驶的变化惊醒了他。高玉林用胳膊肘支起身子,打开舷窗望去,一股带着潮湿味儿的暖风吹进窗口,向他脸上拂来。
此刻,正是破晓时分,天空映出一抹淡淡的红霞,从光洁如油,依旧黑洞洞的海面上望去,陆地朦胧的轮廓依稀可辨,那是一片比大海更加黑沉更加结实,污秽而又僵化了的土地。
船舱里拥挤不堪,乘客们仍然魂游梦乡,鼾声大作,叹息吁吁。他轻巧地穿好衣服,来到了底层甲板上。
这时,太阳已喷薄而出,升起在地平线上,黄色的江水泛着粼粼波光,两岸渐渐收拢,景色清晰可见。领航员正在登船,他的汽艇调转船头,朝岸边一排摇摇欲坠的青石建筑驶去。
宋继柳斜倚在船尾,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看着两岸平坦的田野朝船后悄然滑去。生机盎然的块块稻田,挺拔茂盛的片片竹林,泥石矮屋组成的座座村庄,飞檐青瓦的幢幢祠庙,在渐渐升高的太阳光中闪烁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