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替身中了沙雕病毒 第130节(第3 / 5页)
不是靠那些‘正常人’的施舍,而是主动争取,这一次,提案通过,终于有了关于禁止区别对待仿生组织及器官拥有者的立法。
有些事一旦开了头,就变得容易起来。
随之而来的,是调整过去那些‘过时的限制’,调整有关人体接受仿生组织及器官改造百分比的限制。
曾经,因为那些专家对人类的担忧,这项技术是被限制的,任何人不得接受超过人体7%的仿生技术改造,否则将被视为‘改造人’。
改造人的道德、情感、伦理等观念是否与常人一致,是‘有待考证’的,一旦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受到终身的限制与监视,一旦出现危险行为,就会被视为‘有疾病缺陷的’。
他特意等到今天——原本可以等待再久一些的,等到更多的高层掌权者也足够老去,老到需要仿生组织来维持一份健康、潇洒的生活。
而现在,虽然冒险了一些,但不是不行。
很快,星网上的舆论改变,关于接受过仿生组织的改造、移植的人群被区别对待的问题,终于进入大众的视野。
在过去的多年里,这类人是异类。
是‘不再完整的人类’,‘早晚会变成机器’,甚至如陆行深那样受人尊敬的院士,都会因为一些尚未公开证实的流言蜚语,被说成冷血无情、比仿生人更没有人性的机器。
如今,这一7%的限制终于被再次界定。
什么是自然人,什么是改造人?
陈笑年提出自己的论点——人体的细胞终身替换,为何人为替换就不被认可?这个限制应该被彻底废除。
就像他直接提出第一次提案那样,这一次果然也被认为‘太激进’,于是界限被再次调整,固定在了一个意有所指的数字:
【69%】
到今天,接受过这类技术援助的人群,终于日渐壮大。
陈家过去数年将仿生学投入到医学的努力,终于迎来某种成效。
生病的人很少,需要移植仿生组织和器官的人不多,没关系。
增高,整容,甚至人体毛发,形体改造,逐渐成了随处可见的东西。
少数人群,终于开始变得普遍,也终于有了更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