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平津都尉 贾诩(第2 / 4页)
不过文远也不着急,经过一番探问,他已经知道刚才那都尉果真就是贾诩,此时他官拜平津都尉,平津渡正是他的防地,文远此行正是往黄河渡口平津而去,有这一队西凉兵马“护送”一路上倒也安逸,只需入了贾诩营寨,待晚上寻个空隙,就可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河去!
和身边亲卫偷偷约定好时辰,文远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心情轻松的他一路上甚至哼起了小曲,如此走了两个多时辰,一行人终于来到黄河边上的一座军营。
进了营,贾穆年纪轻轻却也细心,先将文远等人分散到各处!还收了他们的随身包袱,晚上也不给饭吃,饿了文远一顿。
是夜三更,九人悄悄摸出营去,在营外汇齐,借着月光辨识了一下方向,九人一路想东北方向跑去。
贾穆仅仅的趴伏在一片长草堆里,静静的盯着营门的方向,见这九人鬼鬼祟祟出了营门向北行去,对父亲的神机妙算不由一阵钦佩!当即大声喝道:“尔等哪里去,家父早料尔等有此心机,令某在此等候多时矣!”
那都尉捻须颔首道:“既然如此,贾穆!你领一队人回去,将这些军壮安置在营内,为父独自去渑池赴会。”
方才那年轻军侯在马上点头应命道:“孩儿遵命!”
贾穆?旁人倒没觉着什么,只有文远身躯一震,不敢置信的望着那个中年都尉,史书记载贾穆是某人长子,眼见他口称孩儿,莫非眼前这都尉就是他的父亲,三国时鼎鼎大名的“毒士”——贾诩?
贾诩,算无遗策,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若论计策之毒,贾诩可称得上三国第一毒士!若论智略机变,三国中也罕有其敌!
贾诩出身寒门,早年并不出名,只有当地名士阎忠慧眼识珠,二十三岁才得举为孝廉,士族与寒门的区别待遇,以及汉室的腐朽或许是影响他日后性格一大主因。
文远众人正行间,突听一声沉喝,只见四面八方突然亮起无数火把,变色惊呼道:“中计了!毒士贾诩,果然智计无双!”
数百西凉兵顿时从四下里围上,文远等人身无片甲,只是方才从营中出来时顺手抄了三杆长枪,如何能够抵挡,文远闪电扫视周围,见只有西面还有些空隙,喝道:“随我来!”说罢,领着众人向西奔跑!
因为想留下活口问出实情,贾穆并没有命人放箭,只见包围中的这几人闪电似的向西奔跑,速度之快,超出众人想象,负责西面包围圈的西凉兵猝不及防,被文远奋起勇力杀出一条血路,不过仍有两个亲卫被刺杀当场!
眼对方跳出包围,贾穆气得直骂娘,三百军士,居然连几个几乎手无寸铁的人的堵不住,一群废物!
在贾诩投靠曹操之前,他先后为之献策的,多属造孽江湖的恶棍型军阀。虽然贾诩常以汉室忠臣自诩,也确曾有功于皇上,但他显然更热衷于放纵自己天赋的谋士才华,没有任何的精神束缚,而是将谋略本身当作一种美!只要他的计策有用武之地,他毫不在乎山河变色,只考虑自己的生存。
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就难辞其咎。他侧身在杀人如麻的强盗身后,貌似蔼然文士,一面犯下滔天奇罪,一面又能成功地躲避千夫所指,这份能耐,孰能及之?他以一介游士的身份,时而避难乡间,时而闪身在某个诸侯的厅堂,好似流窜作案。说计道谋,甚至敢让曹操甘拜下风;逮至晚年,竟又在曹丕的朝廷里充任太尉,权势蒸蒸日上,一派德高望重的模样。这是一个怎样的奇人?
原来自己居然是栽在贾诩手里,文远心中烦闷稍解,又一想到自己编的谎言竟然侥幸将其骗过,心中又禁不住泛起一丝窃喜。
这边文远正想入非非,贾诩已经带着大半人马往西南而去,贾穆等父亲走远,便指挥部下领着众人往北行去。
说是领着,不如说是押着更贴切一些,文远等人仍被反绑着双手,前后还有一队骑兵小心跟随,对自己仍不放心,由此可见贾诩智计之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