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 第239章 伫立在河边的身影【求订阅】

第239章 伫立在河边的身影【求订阅】(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在后世被称之为伐天之战的战争中,那一代的大汉天子更是数次以楚汉争霸的意义来询问当时的陈氏家主,询问他大汉是否为天命所钟,是否大汉能够更古长存。

在大汉之后的那一段时间内,虽然因为陈氏的缘故中原天下并未像是原本的历史中那样被胡人所侵犯,但却依旧是动荡无比,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丢失。

长达数百年的动荡中,也没有人再有这样子的心思去考证、记载历史了。

“武烈七年,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战,死伤遍地而战不休,汉太尉信布疑兵与楚,而以重利诱项氏族人,则计成,羽兵败则三而力竭,后率亲兵逃,时汉王仁德所在,大军所至,城池尽皆而降。楚王声名昏庸无道,世人所弃,唯亲兵跟随,逃亡乌江。后楚王于乌江兵败自刎,而此战获封侯爵者众。——《秦书·秦武烈皇帝本纪》”

“高祖战楚王于野,时得天之幸而得神助,楚王无道而天弃之,所到之处,黔首闭户,此之谓天命所归耶。——《汉书·汉高祖本纪》”

“上常于上林谈,元鼎六年,上宣丞相陈氏于上林,坐而论,忽谈往昔高祖战楚王旧事,言之曰:昔日高祖战楚王于乌江之畔,楚王兵败而自刎,此之谓上苍命数归汉,高祖自此而成伟业,今日朕阅高祖手记,闻陈氏之功,乃为惊叹。此战或为陈氏之功,尔以为何?时陈相谦逊言:战乃高祖之功、次为韩信、萧何、张良等人之功,何为陈氏之功?是时陈氏未曾有人入高祖之帐。”

“上闻之大悦,然则故自敛之,再问陈相曰:尔以为此战何功?高祖胜之所为何?”

“陈相曰:高祖知人善用,用淮阴侯韩信、故相国何、及文候良,而楚王昏庸无道,亲小人而远贤臣,此之谓高祖胜之因,亦谓楚王败之由。此之莫不为高祖所得天之助,为命数所定耶?”

“汉王多次造访,您都不愿意让陈氏中人前去汉王麾下为官。”

这是楚王与汉王之间的战争,同样是决定了天下最终命运的战斗之一。

当陈彼离去之后,陈居站在原地,脸上带着沧桑的神色,岁月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东西。

“除却七叔伯化名前往秦国朝堂之外,陈氏并没有人参与到其余的势力之中。”

陈彼说完之后看着陈居脸上带着迷茫:“只是父亲,为何您不愿意让陈氏参与进这天下的乱世中呢?”

“上大喜,再问之:今朕欲伐楚王于江之畔,君以为朕能演昔日高祖旧事耶?”

“陈相闻之大惊,拜而曰:陛下天人所至,定能如愿。”

“于是,上再追封陈氏先祖野,加封国号“汉”,为安国至圣汉王。——《汉书·武帝本纪》”

在浩瀚如烟的历史中,这一场战争的具体描述并没有人去描述,毕竟楚汉之争虽然重要,但在广阔无垠的历史里这并不算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史书中留下许多的笔墨还是因为楚汉争霸的“象征意义”。

大汉几百年的间隙之中,无数的皇帝想要用这一场战争来佐证大汉的正统。

死亡,并不是陈氏中人的最终归宿。

陈彼摇头道:“孩儿不知。”

这一场战场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被列为仅次于“五场天人之战”下的几大有名战役其一,关于这场战争,历代的史书都有描述,当然了——对于这一场战场,有人赞扬就有人贬低。

赞扬的人将其称之为“义战”,而贬低的人则是说这场战争的交战双方领袖都没有什么脑子。

毕竟在楚汉争霸的时候,在他们的后方还有一個庞然大物静悄悄的伫立在那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