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四大都督死因之谜(上)(第2 / 4页)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个原因,还不足以让鲁肃对周瑜下手,毕竟两人的感情也很不错。可如果在加上君命的话,那就不同了。
现在在他看来,周瑜的军事冒险行动已经严重影响了现有的江东政权的安稳。一个前朝旧臣,又功高盖主,且又与自己的战略观点相悖,孙权对周瑜的担心与不满,已经逐渐升级为恐惧,并且开始对他起了杀意。
虽然孙权起了杀意,但是在处理周瑜的问题上他还是抱着谨慎的态度。甚至对于周瑜攻取益州的军事冒险行动也只能公开表示赞同。毕竟当初周瑜不但辅佐自己上位,如今还大功于国,贸然的解除他的兵权或将他杀害,都会让自己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
精于权谋的孙权自然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所以秘密杀死周瑜变成了唯一的选择。
然而如何不露痕迹的杀死周瑜,又不会惹人怀疑,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周瑜今日的地位,且长期生活在军营里,周围守卫森严,简单的派出刺客是行不通的了。所以要想杀死周瑜,必须通过和他关系亲密的人下手。
大概有三类人能够接近周瑜,且不露痕迹的将他杀死,这就是亲人、朋友、同袍。这其中有一个人正好占了三类的后两样,而且这个人还正好是自己信任的嫡系与亲信。这个人就是鲁肃。
最终赤壁的一场大火,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成就了周瑜的万世英名。
然而也正是赤壁之战,同时埋下了周瑜死亡的种子。
因为周瑜犯下了一个所有人臣都不应该犯得错误——功高盖主。
赤壁之战后,周瑜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引起了孙权的极度不安。毕竟自己掌权才七八年,地位并不是十分稳固,而周瑜又不是自己的嫡系,而是哥哥孙策留下的旧臣。不但手掌兵权,声望也超过了自己。此时孙权已经感到周瑜的存在越来越威胁自己的地位了。
而且赤壁之战后,周瑜的行为也越来越让孙权担心。
鲁肃与周瑜早年就相交,周瑜曾经因缺粮向鲁肃借粮,刚一开口,鲁肃就毫不犹豫的将一仓3000斛粮食借给了周瑜。经此周瑜觉得鲁肃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便主动与他结交,两人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孙权掌管江东大权后,周瑜还把鲁肃推荐给了孙权。
赤壁之战时,两个人都是抗曹派,鲁肃还是孙刘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和联系人。然而赤壁之战过后,两人的政见不同让他们走向了对立面。
相对于周瑜的军事冒险行为,鲁肃的观点则认为江东集团的首要任务不是到处的穷兵黩武,而是稳固江东,加强与刘备的联盟关系。为此他还建议将江陵借给刘备,让他来协助江东对抗实力仍然强大的曹操。
鲁肃的想法与当时的主流想法和孙权的看法相同。当初在与孙权第一次见面时,鲁肃便提出了立足江东,以观天下的观点,并让孙权深以为然,似他为心腹。可以说鲁肃是持着这个观点在江东集团安身立命的,也是他得到孙权信任和提拔的最主要的原因。
而周瑜的行动却恰恰否决了他的政治观点,而周瑜如果真的成功了,那他的那个立足江东,以观天下的策略便成了笑柄,他也没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失去了他宝贵的政治理想。
当时战争过后,民心思定,而周瑜却要执意的挑起战争,不但与刘备争夺曹操留下的荆州地盘,破坏了孙刘联盟,还要以南郡为跳板入蜀中占领益州。
他的战略很简单,那就是兼并荆、益二州,与北方的曹操南北分治。
如果他的战略能够成功,那天下将会是另一种局面。只是他的这种观点却与当时江东集团的主流观点相矛盾。
当时的情况是曹操虽然在赤壁遭到了惨败,可是在北方他还是有很大的实力,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为了对抗实力犹在的曹操,江东集团急于想从战争的硝烟中恢复过来,而且孙刘联盟还有他存在的必要。
所以周瑜的战略引起了当时江东主和派的不满,更引起了孙权的不满。刚才说过孙权的性格就是进取不足,但却十分看重既得的利益。只有在充分保证了现有地盘的稳固下,他才想去进攻别人。